序
第一章 “以俄为师”
(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三) 最佳的利益选择与结合
第二章 向左还是向右
(一) 排斥外力的外力作用
(二) 谁主沉浮?
(三) 出乎意料之外
(四)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
第三章 从“彻底”到不“彻底”
(一) 为苏维埃而战
(二) 世界革命万岁
(三) 失败的战争
(四)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第四章 在有意与无意之间
(一)“兄弟阋于墙”
(二)来而不往非礼也
(三)在策略变动的背后
(四)“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
第五章 走向新中国
(一)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二) 和与战的抉择
(三) “中间地带”的革命?
后记
作者自承:“这本书的最大阅读价值……它清楚地说明,CP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和朝鲜、越南,以及许许多多落后国家和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独立解放的经过,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和国际运动理念的改变,得益于毗邻...
评分第一章: 国人一开始对共产主义的态度并不是positive的 苏联为何发展共产主义,如何看上了国民党 孙中山晚年支持党政军一体化的独裁统治 第二章: 鲍罗廷是国共双方的灵魂人物 北伐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苏联援助 鲍罗廷利用政治手腕定都武汉 蒋介石才爬上位,委曲求全敷衍苏联,...
评分﹣此書成於八九之後,及後作者又補回些史料,但基本思路源於當時。 ﹣ 不禁在想,作者在做這研究時,是否也是想說八九十年代的中國,仍然是處於國際局勢的影響下彎彎曲曲的走自已的路? ﹣拿起這本書,是因為在讀《史家高華》時,發現楊奎松、沈志華、張鳴等名字常出現在書中...
评分花了几天看完这部大书,感慨颇深。本书在史料使用、论述方法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色。本书在史料使用上最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对原始史料极其重视,全书很少引用著述或者转引观点,都是从各种史料汇编中选取资料的,引用了上百种文献史料汇编丛书 ,还有数十种回忆录,大量...
评分过年在家虽说懒散了些,也没全闲着,不多不少刚好花了一周时间,读完杨奎松的“代表作”《“中间地带”的革命—从国际大背景看中共成功之道》。说是读完,其实不如说是翻完,一来不是专职研究者、很多细节和文献没有接触过、感觉陌生,二来过年在家、不慎感冒发烧了,还要亲戚...
杨奎松的作品,基本上是帝王心术那一套,缺少政治经济学和地缘政治的内容。 和吕迅等人一个水平。
评分观点基于事实而非主观,杨的身份帮助他得到了一些独家的资料
评分补记,当年读的这个版本,杨奎松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评分另类中共党史。
评分似熟的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