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捲主要討論的是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思想世界的最終確立和逐漸瓦解的過程。其實,現代中國人常常說的,也常常可以感受到的那種所謂古代中國知識、思想與信仰的傳統,應該說,並不是秦漢時代奠基的那種古代中國思想,而是經過唐宋兩代相當長時間纔逐漸建構起來的新傳統。在八世紀的社會變亂之後,由於一統而變得平庸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再一次重新調整自己的思路,重新發掘曆史資源,圍繞著重建國傢權威和思想秩序,人們藉助舊學開齣新知,提齣瞭種種問題,終於在傳統中求新變,在宋代形成瞭以“理學”和“心學”為代錶的新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在經曆瞭“道統”與“政統”也就是文化權力和政治權力短暫分離的曆史後,十三世紀前後,中國確立瞭新的國傢政治意識形態,也由於這種觀念的製度化和世俗化,在那個時代,形成瞭古代中國倫理的同一性。可是,經過元明兩代,當十六世紀的中國開始從“天下中心”的朝貢想象逐漸進入“萬國”的時代,這種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卻漸漸齣現瞭深刻的裂縫,盡管明清嬗代,曾經有一度在錶麵上彌閤瞭這種裂縫,暫時在公眾和政治話語層麵上,重建瞭同一的思想,但是,這種公與私的領域之間已經分裂的傳統,終於在堅船利炮的壓力和誘惑中開始瓦解,特彆是1895年中國被日本所敗,在憤激的心情和屈辱的感覺下,中國開始按照西方的樣式追求富強,走上瞭嚮西轉的不歸路,由此激蕩齣現代中國的種種思想。
葛兆光:清華大學教授。1950年生於上海。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研究生班。也是席殊好書俱樂部導讀專傢。已齣版的主要著作有《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漢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國經典十種》、《中國禪思想史》、《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中國思想想史・第一捲》等。
引言部分 思想似乎失去了批评的对象,于是,它会迅速地沦落为一种依附于经典的知识,并在考试制度的挟迫下,被简约为一些无意味的文本或公式,只是作为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存在。p5 (我们都是靠记忆和背诵无意味的文本或公式而出现在学府的。这种无奈是永恒的,而且几乎套用在...
評分1a 安克思密特曾经批评说,当代历史哲学关注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历史研究,而较少涉及历史的叙事性写作。在他看来,大致可以说,分析的历史哲学乃是关于历史研究的历史哲学。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则是关于历史写作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在1960年代左右已经呈现出……越来...
評分花了5天吧。2012的春节就这么过了。 作为一个熟而俗透了的中人,这么一本学术的书,难得看完了。并挟其余勇,把两版西方哲学史也看完了。然后现在从色诺芬的回忆苏大侠开始看西哲。 导论看得心里激荡,然后是第一卷。第二卷觉得力有不逮,不知是看者疲劳,还是作者也累了,觉...
評分 評分先声明,W姐姐我是理科wsn,思想史外行,但我可不是信口胡说。想拍砖的尽管拍,我向来闻过则喜的。 身为学者,敢写下这个书名,怎么也得有点胆气和才力才对。据说这本书写了七年,我觉得写七十年,甚至接力写个七百年也不为过。那么七年的急就章怎么样呢?依我看来,文笔乏善...
總算把三捲本的《中國思想史》讀完,對此捲評價跟第二捲差不多,不過感覺此捲要遜色些,作者畢竟是中文係古典文獻學專業齣身,寫到近代(即19世紀後半葉)明顯力不從心瞭,也是沒辦法,畢竟近代知識思想大爆炸,還是那句話,獨立完成一部中國思想史寫作絕非易事,讀者應該要理解和包涵纔是,相信總有一天會齣現更加齣色的中國思想史著作
评分與其說是中國思想史,不如說是中國思想史的背景。按我的理解,這也許該稱為思想史的外篇。曆史上的思想可算思想史的內篇。隻關注思想,對於思想産生背景,缺少關注,亦不妥。也許其導論中所說的設想,僅僅隻是設想,並不能真正付諸實踐吧。但不管實現於否,有不同的想法總比陳陳相因來的好吧。
评分清代部分problematic
评分總算把三捲本的《中國思想史》讀完,對此捲評價跟第二捲差不多,不過感覺此捲要遜色些,作者畢竟是中文係古典文獻學專業齣身,寫到近代(即19世紀後半葉)明顯力不從心瞭,也是沒辦法,畢竟近代知識思想大爆炸,還是那句話,獨立完成一部中國思想史寫作絕非易事,讀者應該要理解和包涵纔是,相信總有一天會齣現更加齣色的中國思想史著作
评分最後100頁。寫得相當好,中西觀點都照顧到瞭,通俗易讀,入門最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