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1952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复旦大学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思想史,目前从事的课题有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渐进变革思潮等。编著有:《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比尔》、《风声·雨声·读书声》、《书斋里的革命》、《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思想史上的失踪者》、《被批评与被遗忘的》、《热烈与冷静——林毓生学术论述集》等。
在中国思想界,朱学勤先生被视为自由主义代表人物。 近年来,多次出访欧美、港台,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在台湾省“中央研究院”、美国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并应邀赴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迪金森学院作学术讲演,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作大会主题发言。
卢梭首先继承了中世纪救赎传统,并努力把这一传统传递给近代社会。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与坚持世俗理性的启蒙运动发生根本性的分歧。卢梭是一个颠覆性的二传手。他传出的是一个爆炸性的烈球。他的颠覆对象并不是彼岸天国,那一天国已随上帝远去。他要颠覆的对象,是此岸文明结构——从世俗生活一直到政治王国。他的理论包装是历史复古主义的悲观色彩,其内里的填料却是一种可燃可爆的道德理想主义:重建道德共同体,重建世俗社会。政治结构、文明规范。在这个意义上说,卢梭理论是一种早产的解构主义,社会政治上的解构主义。因此,它一旦落地引爆,就不仅仅是一场英美式的政治革命。它要把政治革命延伸为社会革命,把社会革命延伸为道德革命,把一次革命引申为不断革命、继续革命、再生性革命。用罗伯斯庇尔的话来说,那一场革命不仅仅是一场国内战争,也是一场国际战争,更兼一场宗教战争。
“面对上帝遗留的形而上遗产——中世纪神正论救赎传统,近代人文哲学起初犹豫,继而拒绝。这一派人坚持人的主体孤立,坚信人的此岸世界无须神性牵引,只按照世俗理性来安排,当能安排得更为合理。另有一派人面对中世纪的救赎遗产,似呈不忍之情。他们试图掰开教会的死手,激活...
评分这个书读完了。朱老师文笔很好,心旌一荡漾。他的确切中时代要问:与文化革命如此相近的法国革命,高尚动机与悲剧终局的背反,已经融进了中华民族的政治血液法兰西风格的政治文化。 读这个书之前我的一个问题是,按照左派人士的看法,作为自由派大佬朱学勤的这本著作,当然是体...
评分“1996年10月5日,近日读毕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道德理想与权力结合产生的红色恐怖。”
评分发信人: Isaiah (SKIASONARANHR), 信区: Reader 标 题: 朱学勤原谅,我也绝不原谅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an 15 22:00:02 2011), 站内 学术史的垃圾桶里装满了低估朱学勤老师韧性的较真者。很不幸地,貌似笔者成了其中 最新的一个。 最近发生的事情,我想不需要我再复述一...
评分幻象与双生 ——读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 把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中大规模学生游行的场景置放于《蝴蝶君》这么一部从任何角度看过去都不啻为“幻象的中国”的电影之中,较之贝托鲁奇在《戏梦巴黎》里更多地作为一种艺术的装饰而出现的“毛泽...
不仅是卢梭,要警惕一切先验理性的哲学。因为这些理论一旦进入操作层面就成为危险的乌托邦:形成道德理想与行政权力结合,对公民自由大规模入侵的恐怖道德专政
评分分析得太好了!
评分第500本书的打分很尴尬啊
评分过了今天,我就再也不写那些不想写的东西了
评分卢梭,以及二百年前的那场大革命,实在是吾国百年来动辄革命的最大病灶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