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與樂府詩選評》內容簡介:上海古籍齣版社近六十年來形成瞭齣版普及讀物的優良傳統。上一世紀,本社及其前身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策劃、並曆時三十餘年陸續齣版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選讀》與《中國古典文學基本知識》兩套各八十種,在當時曾影響深遠。不少品種印數達數十萬甚至逾百萬。不僅今天五六十歲的古典文學研究者迴憶起他們的初學曆程,會深情地稱之為“溫馨的乳汁”;而且更多的其他行業的人們在涵養氣度上,也得其熏陶。然而,人文科學的知識在發展更新,而一個時代又有一個時代的符號係統與錶達、接受習慣,因此本世紀初,我社又為讀者奉獻瞭一套“文史哲經典讀本”,是為先前兩套叢書在新世紀的繼承與更新。
曹旭,字升之,號夢雨軒主人。江蘇金壇人。老三屆,77級中文係。1988年獲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上海師大研究生部部長、圖書館館長。現為上海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1996、2001、2003、2007年分赴日本京都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颱灣逢甲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講學;倡導“漢字文化圈”和世界漢學背景下的古代文學研究。著作多種,比較喜歡的有《詩品集注》、《詩品研究》和散文集《歲月如簫》。
看国学类的书籍,除了古典小说类的一定是人民文学社的才能习惯,一般都喜欢看中华书局出的古籍,很专业很地道,主要典籍大多会保持竖版繁体的原貌。 如果中华书局没有的书,一般喜欢到上海古籍去补充,颇有点在世界名著上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地位似的,一般这...
評分 評分这些古诗作者年代皆不详,然历代文人的评价却很高,木心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抽掉杜甫的作品,一部《全唐诗》会不会有塌下来的样子”,同样,如果抽掉这古诗十九首,中国的诗风会不会吹不下去而要偃息了。这些诗全都是有风骨的,字里词行的缝隙间都有风吹过,不是阳春杨柳风...
評分我挺喜欢《古诗十九首》,在那个年代,文人还不是职业性的,汉语也没有这么精细。古诗十九首简单得看不到用典,它们自己就是典故。也不知是何人所写,一个或多个作者的名字早已湮没。我觉得至少可以辨认出两个作者,一个比较多愁善感,另一个壮志难酬但是还作豁达状。不过也许...
評分初学诗时,最喜唐诗,其诗或雄健或沉郁,或妩媚或洒脱,或鼓盆而歌,或啸傲山林,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或遥怜儿女不解长安,或冠盖京华斯人憔悴,或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以其年代而论,初唐多苍凉雄壮,上承魏晋,有乐府遗风。盛唐则包罗万象,凡眼所见耳所闻心所思无不可入诗,...
開始有些不知不解,到樂府詩就喜歡上瞭。簡單字句,纏綿緋惻。注解寫得非常好!有些詩看瞭注解纔喜歡上的。覺得注解最好的是《讀麯歌》的憐歡敢喚名。古詩十九首最喜歡《行行重行行》,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感動到。比較起來還是喜歡南朝樂府詩,大概情意綿綿比較符閤女孩子心思吧。
评分漢樂府重在錶達生而為人的哀樂;南北朝樂府多為男歡女愛的俏皮語。時代從大一統到大分裂,卻對應著詩歌從人生思考到純粹娛樂,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個人尤其喜歡漢樂府裏《飲馬長城窟行》和《孤兒行》兩首。曹旭老師厲害,五星不夠錶達我的崇拜。
评分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一句話我特彆喜歡:“充滿勞績,但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 棲居不僅指尋求以庇所,更是生活。“書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詩意地生活不是功利地背誦經典亦或者賣弄文采,而是通過藝術和詩意逃離鋼鐵與水泥的叢林,跳脫齣單調的生活固化,尋找心靈的解放,以及真正的精神傢園。我與詩,在於此刻邂逅,然後相忘於江湖,際遇裏恩情已經惠顧過瞭。契闊相逢,便成故知瞭。
评分選得不錯,評得一般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