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Macro history)史观在国际史学界自成一家之言。在本书中,他生动地描绘了个人生涯中的逆旅屐痕,各色人物,一支生花妙笔出入古今,游刃有余。疑似没有章法,却又恍若无数大手笔的绘卷,历历如在眼前……
古今中外的重要文学作品,不外发挥以下三种关系:生死、金钱与性,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曾予以详细分析;但是今日的局势则是这三种关系。都在进行重大的修订与转变,各种关系丛集交织,令人有无法抽身之感。本书是八十年代为我们引进大历史观点的黄仁宇傅士重新尝试的书写角度,他悠悠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将复杂变为明晰。
提到关系这一名词,我们就可以立即想到私人关系、家庭关系、利害关系、性关系、金钱关系、外交关系、乡土关系、人知关系、多重关系、双边关系、直接关系、微妙的关系、紧张的关系等等。这是一本随笔,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也渗入了某些“寡人好勇,寡人好货,寡人好色”的成分;不过和作者所著其他书刊有很多接近的地方。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来,今日各种关系丛集,有令人无法抽身之感。
《关系千万重》收录黄仁宇先生各种闲散文章十数篇,主要是人生经历的回忆,也有数篇时评或者对他人批评的回应。 人生经历的回忆部分,豆瓣有人评论说,可以作为《黄河青山》的番外,这是显然的,因为《黄河青山》就是黄先生的回忆录。但是读《黄河青山》的时候,感觉作者苦口...
评分读完黄老这本书,虽然本人中文没学好,对行文措辞读得不是很流畅,但文中内容精彩依然,被圈粉。 “关系”二字,也可谓是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算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学问题,确实不易于讨论。而这本书并不是哲学著作,是不同短文集合而成,因而特别有意思。 关于对“关系”的...
评分黄仁宇的《关系千万重》杂文集中让我印象很深的一篇是《从烤面包说起》,作者初到美国在军事学院进修的见闻:从后方的汽车修理连,洗衣连和烤面包排(如果是烤面包连的话面包的运输和存储会是问题)的建置中可以感受到分工的细化,人员可以像流水线上的 砖头(Mr. Brick)一样...
评分在几乎同时施打若干个完全无内在关联性的电话时冒出了如题之语,这些电话之间的关联性仿佛在眨眼之间冒了出来。。。 一时间想起这位在公关上可称得完全失败的黄仁宇老先生。。。按说参悟世事之透,无过于这样的历史家,可是这位老先生终其一生既未能入得弱肉强食的洋人虎口夺出...
评分我喜欢黄仁宇老先生的书,不光是他的观点超越了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史观,甚少谈及所谓的阶级斗争,劳动人民的被压迫人民的反抗,还因为他的著作犀利透彻,你想啊,他是我读到的第一个正面评价明武宗的人,一句反抗精神,推翻了400年来中国史学的定论。 在我读过的所有的历...
从历史的长远角度看,中共的群众运动仍是原始的资本积累,与共产主义无关。
评分治史随笔,美国见闻,以及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涉事诸国的观察。不少文字乃在于为“大历史”观的由来及成形作描摹(辩护),然而《母亲》一文却终现作者隐隐的纠结(破绽)。尽管作者认识到没有人能够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将在日后历史上发挥怎样的作用,但“大历史”观在纵横捭阖之际却有为过去行为赋予人为“合法性”之虞,因之作者经常受到“成则为王”的批评。作者坚持认为,各种运动及至文*化*大*革*命,为市场与资本自由而公平地交换扫清了底层的障碍,但对于母亲四九年以后在大陆的遭遇,作者到底是有几分底气不足和内疚的。但总的说来,作为历史学家,作者是很“残忍”的。
评分二分之一
评分看不懂的鸡巴玩意
评分看不懂的鸡巴玩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