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文化的封闭圈

走出文化的封闭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联书店
作者:张隆溪
出品人:
页数:275
译者:
出版时间:2004-10
价格:1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150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张隆溪
  • 比较文学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
  • 文化
  • 文学理论
  • 文艺理论
  • 学术
  • 文化反思
  • 思维突破
  • 认知拓展
  • 独立思考
  • 社会观察
  • 思想自由
  • 文化批判
  • 自我觉醒
  • 知识探索
  • 视野开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张隆溪

四川成都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为“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3年赴美留学,1989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受聘于加州大学河滨校区,任比较文学教授。1998年起,任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兼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范围包括英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西比较文学、文学理论及跨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三联书店1986)

目录信息

新版序
导言
1.文化、传统与现代阐释
2.走出文化的封闭圈
3.关于理论上的时髦
4.多元社会中的文化批评
5.知识分子与现代社会
6.什么是“怀柔远人”?
7.起步艰难:晚清出洋游记读后随笔
8.维柯思想简论
9.美的追求:怀念朱光潜先生
10.《朱光潜美学文集》读后杂感
11.钱锺书谈文学的比较研究
12.钱锺书的语言艺术
13.思想的片段性和系统性
14.怀念钱锺书先生
15.读《我们仨》有感
16.论钱锺书的英文著作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两个出走:第一,即便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也不再仅止是一国自己之史和一国自己之学; 第二,只有对所有理论保持距离,永远持批评态度,才是真正的转益多师谢吾师,才如陈寅恪先生所说,从我的学说即是我的学生。

评分

两个出走:第一,即便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也不再仅止是一国自己之史和一国自己之学; 第二,只有对所有理论保持距离,永远持批评态度,才是真正的转益多师谢吾师,才如陈寅恪先生所说,从我的学说即是我的学生。

评分

两个出走:第一,即便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也不再仅止是一国自己之史和一国自己之学; 第二,只有对所有理论保持距离,永远持批评态度,才是真正的转益多师谢吾师,才如陈寅恪先生所说,从我的学说即是我的学生。

评分

家里的老北大人说起现在的北大都觉得几乎无“文化”可言。我母亲谈起近几年偶尔的同学聚会:到最后做了学问的没几个,就是还混在学术界的几个也是各自郁闷,寻找着可以让这辈子过得更舒服的生财之道...... 显然,浮躁的不是某几个人,而是一种通病。然而除了浮躁,还有其他一...  

评分

家里的老北大人说起现在的北大都觉得几乎无“文化”可言。我母亲谈起近几年偶尔的同学聚会:到最后做了学问的没几个,就是还混在学术界的几个也是各自郁闷,寻找着可以让这辈子过得更舒服的生财之道...... 显然,浮躁的不是某几个人,而是一种通病。然而除了浮躁,还有其他一...  

用户评价

评分

温和、立场和态度,一贯坚持的中西文化互可通约的立场。

评分

4.5 我应该是通过看奥尔巴赫,想了解维柯,然后摸到的这本书。于是读完维柯那篇以后,我就倒着看这本书。在读完7《起步艰难:晚清出洋游记读后随笔》后,从头开读。 我被张隆溪笔下的钱钟书感动了,正好最近也在读《围城》,借此想开看《管锥编》及《谈艺录》,顺便把杨绛一些书补上。p.s.谈钱钟书外文写作一篇,可以补充童庆生《汉语的意义》。 后半部分是温柔的张隆溪,他很有意思,语言文字平易近人,不故弄玄虚套用理论话语,但又自有深意。中西文化如何交流,如何找到“抓手”。 前半部分则是果决的张隆溪,不赶时髦,不随声附和看起来很酷的理论潮流(福柯、德里达等),非常公允地在自己的阅读基础上写明对这些理论不当处的批评(“我不同意詹姆逊balabala,我对宇文所安和余宝琳提出批评balabala”等)。

评分

4.5 我应该是通过看奥尔巴赫,想了解维柯,然后摸到的这本书。于是读完维柯那篇以后,我就倒着看这本书。在读完7《起步艰难:晚清出洋游记读后随笔》后,从头开读。 我被张隆溪笔下的钱钟书感动了,正好最近也在读《围城》,借此想开看《管锥编》及《谈艺录》,顺便把杨绛一些书补上。p.s.谈钱钟书外文写作一篇,可以补充童庆生《汉语的意义》。 后半部分是温柔的张隆溪,他很有意思,语言文字平易近人,不故弄玄虚套用理论话语,但又自有深意。中西文化如何交流,如何找到“抓手”。 前半部分则是果决的张隆溪,不赶时髦,不随声附和看起来很酷的理论潮流(福柯、德里达等),非常公允地在自己的阅读基础上写明对这些理论不当处的批评(“我不同意詹姆逊balabala,我对宇文所安和余宝琳提出批评balabala”等)。

评分

对“后学”的批评很能击中要害。在西方,“后现代”的批判所针对的是西方主流文化,自启蒙运动以来的“民主”“自由”等现代性理念经过常时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政治正确”,重新构成了对边缘的压迫。而在中国,现代的“自由”等概念一直是少数知识分子的坚持,而从未成为核心与主流,在中国引入“后现代”对现代“民主”的批评,其实是丢掉了边缘对主流的反抗精神,而变成主流的同路人。

评分

温和、立场和态度,一贯坚持的中西文化互可通约的立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