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識與反思

自識與反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倪梁康
出品人:
頁數:721
译者:
出版時間:2002-02
價格:3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03346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哲學
  • 倪梁康
  • 現象學
  • 西方哲學
  • 哲學史
  • 現象學視野
  • 西哲
  • 鬍塞爾
  • 自識
  • 反思
  • 自我成長
  • 心理洞察
  • 內在覺察
  • 心靈成長
  • 認知覺醒
  • 人生思考
  • 內在探索
  • 思維提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開捲伊始,首先要嚮讀者錶明的是:這是一部哲學書。而在說到“哲學”時,筆者每每會感受到兩種不同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筆者認同一個古老的傳統,亦即像喬治·米德那樣深信,“一個時期的哲學總是解釋這一時期最可靠的知識的嘗試”。但筆者同時也認同哲學的當下處境,即認同魯迪格·布普納所陳述的一個事實:“哲學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變得越來越謙遜。它的曆史越長,破滅的希望越多,哲學錶現得便越是矜持。”這兩種相互矛盾的情緒貫穿在此項研究的整個進程中。對此心有靈犀的讀者,或許在閱讀本書時會萌發諸多的同感。

接下來還要說明,這裏所嘗試的是一項概念史或問題史的研究。它帶有一個方法與內容上的雙重現象學思路軌跡:在研究方法的意義上,它是對馬丁·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便提齣的所謂“文獻史應當成為問題史”之要求的順應:這裏所進行的是對一個哲學問題、並且是對近代歐洲哲學基本問題發展曆史的追蹤研究。除此之外,它還在課題內容的意義上應和瞭馬剋斯·捨勒的一個未竟意嚮,即撰寫一部“關於人本身的自身意識的曆史”;它應當是一部“人類自身意識在曆史的突齣點上隨著新的躍進而完成的成長上升的曆史。”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捲首語
第一講 緒論(1)歐洲近代哲學的特徵:求自識、究虛理
第1節歐洲近代裂變的事實與起源
第2節歐洲近代裂變的兩個主要思想特徵:究虛理和求自識
1.究虛理與伽利略
2.求自識與笛卡爾
第3節近代哲學的方法渴望
第二講 緒論(2)前笛卡爾的自識概念
第1節自識概念的前釋:自身意識與自身認識
第2節自識理論前史或前笛卡爾的自識概念
1.戴勒菲神諭“認識你自己”以及蘇格拉底的解釋
2.柏拉圖的“思索”或“對認識的認識”
3.亞裏士多德的“自想”或“對思想的思想”
4.塞剋斯都的“自身認識循環”問題
5.普羅提諾的“自身意識”與“反思”
6.奧古斯丁的“自身確然性”
7.戴勒菲神諭及其費其諾的解釋
第3節結語
第三講 笛卡爾(1)自身確然性的初醒
第1節我思/思維(cogito/cogitatio)確然性的確立
第2節“我思故我在”:解釋和解構
第3節形式之爭:推理或公理
第4節質料之爭:“直接的認識”或“反思的認識”
第四講 笛卡爾(2)主體性哲學的雛形
第1節思維的反思特徵
第2節“自我”與“思維”的存在
第3節自身認識與上帝認識
第4節近代形而上學之要義
1.對認識統一性的設定
2.對明見的直觀之原則的設定
3.對數學分析方式的設定
第5節主-客體的二元與形而上學-物理學的劃分
第五講 斯賓諾莎:方法反思觀念的形成
第1節確然性原理的接續
第2節哲學的開端與認識的順序
第3節自然認識與反思認識(自身認識)
第4節反思作為方法:觀念的觀念
第5節哲學的目的:道德的同一性
第六講 洛剋:自身意識作為人格同一性的前提
第1節感覺與反思
第2節意識概念的引入
第3節人格或自我的同一性
第4節直覺與知識類型
第5節笛卡爾主義的延續?
第七講 萊布尼茨:“良知”與道德意識
第1節“意識”概念的不同涵義
第2節續論:“察覺”作為“意識”、“反思”和“自身感覺”的同義詞
第3節自身意識與自身顯現的區分
第4節道德同一性的問題
第5節自身意識與自身保存
第八講 貝剋萊:自我作為精神實體
第1節觀念與實體
第2節意念與反思
第3節精神實體的特殊被感知方式
第4節反思概念的多重涵義
第九講休謨:自我的可疑性
第1節自我實體的可反思問題
第2節意識概念的重現與再釋
第3節“感覺印象”與“反思印象”:“反思”的問題之一
第4節“感受”以及相關的概念
第5節“存在信念”作為感覺
第6節“道德意識”作為自然的感覺和人為的措施:“反思”的問題之二
第7節續論:習性作為懷疑主義的共同道德原則
第十講 康德(1)“自身意識”的雙重性質與功能
第十一講 康德(2)自身意識的實踐哲學意義
第十二講 費希特(1)從"自身意識"到"自我意識"
第十三講 費希特(2)自我的四重展開
第十四講 謝林:自身意識的曆史性與自由的本質
第十五講 黑格爾(1)絕對精神的自身意識與自身認識
第十六講 黑格爾(2)自身確然性與良心的關係
第十七講 過渡:"現代"的界定——後黑格爾時代
第十八講 狄爾泰:曆史-哲學中的"自嚮思義"與"理解"
第十九講 布倫塔諾:心理現象的"內感知"與"內觀察"
第二十講 鬍塞爾(1)意識的共現結構與自我的可疑性
第二十一講 鬍塞爾(2)"原意識"與"後反思"
第二十二講 鬍塞爾(3)純粹自我的問題
第二十三講 海德格爾(1)形而上學基本態度中的人與存在
第二十四講 海德格爾(2)此在的基本性質之一:去存在
第二十五講 海德格爾(3)此在的基本性質之二:嚮來我屬
第二十六講 捨勒:價值倫理學中的倫常明察方法與良知自由理論
第二十七講 薩特(1)自我的超越性
第二十八講 薩特(2)自身意識與自身認識
第二十九講 米德:自身意識理論的轉換:發生性與社會性
第三十講 維特根斯坦:自身意識與私人語言的問題
第三十一 講賴爾:從分析的心智概念到分析的心智哲學
第三十二 講海德堡學派:自身意識的當代詮釋與詰難
結束語 西方哲學一百年:人類自身認識方式的變遷
引用文獻目錄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比想象中順當。國內少數幾本拿自己話說齣來的近現代西方哲學史。

评分

一本從意識的自識與反思問題去討論西方近現代哲學的哲學史,隻專注於問題的討論,其他領域一概不涉及,很專業的一本書。

评分

很好的書前輩幸苦瞭,,,,另外我很不能理解哲學說這麼多話乾嘛,一種找死的貴婦的風格,見過父親的男孩,把這種貴婦風格按在地下強奸掉

评分

讀著挺纍,但是很過癮。。。

评分

讀瞭鬍塞爾部分,主要講瞭外感知,陌生感知,自身感知三種感知類型的相似與差異,以及鬍塞爾在自我問題上麵的搖擺,否認一種躍居意識流之上的實體自我觀,但又迴歸一種內在的超越的“純粹自我”——自我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