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一八九五年生,一九九○年八月逝世。历任燕京、北大、清华、西南联大、华西、江南各大学教授,创办香港新亚书院。著有《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周公》、《墨子》、《中国文化史导论》、《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政学私言》、《论语新解》、《庄子纂笺》、《朱子新学案》、《中国学术通义》、《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学论丛》、《双溪独语》、《晚学盲言》、《师友杂忆》等约六十种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先生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共叙五十一个学术人物的思想,指出汉学家对不天下治乱之用心所在。该书引证广博,考证精深,与梁启超的同名著作各领风骚,并行于世,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格局。
钱穆在该书的自序中提出「不知宋学,则亦不能知汉学。」强调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发展的一个内在理路。与任公的同名著作相比,钱穆并未将汉学和宋学放在两个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上,而是强调从宋学到汉学,自有一条一以贯之的发展线路。岛田虔次曾指出,明学必须用明学本身的原理来衡...
评分于杰批钱穆,有他批的道理。钱穆不是没有缺点不足的人,专门挑人家的不足,往最狠里放大说,当然能让人看着觉得触目惊心。 可是,也没有人能否认钱穆是史学大师,郭沫若和白寿彝提到钱穆,说什么都要想半天,客气三分。 咱们说这些虚的干啥?不搞史学的,打死他他也难得把钱...
评分1924年,《东方杂志》摘要发表了史学大家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部名著;此时的钱穆正在无锡三师任教,并通过杂志阅读了梁著的一些章节。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他在南开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开过的专题讲座基础上成书的,全书以清代汉学为宋学的全面反动为基...
评分 评分1924年,《东方杂志》摘要发表了史学大家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部名著;此时的钱穆正在无锡三师任教,并通过杂志阅读了梁著的一些章节。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他在南开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开过的专题讲座基础上成书的,全书以清代汉学为宋学的全面反动为基...
钱穆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写作,与梁启超先生同书非常不同。梁先生的写作,贯穿了知识论和客观思想史梳理的线条,包括试图用最新的语言学证据去解读清代知识。但钱先生此书,是在北平沦陷前夜写作的,带有浓厚的国族意识,贯穿了对明遗民的赞美,对满清帮凶的贬斥。钱先生看来,乾嘉学派就是满清制度下的奴性知识人而已。
评分经验丰富的老先生。
评分錢穆另一部影響深遠的著作,對這個領域接觸較多後,才發現許多後來者的研究,在這本書中都可找到相關的痕跡。
评分钱穆对于清代学术条分缕析,以宋明经世之学为先导,以东林党为理学之殿军,继起为清初遗老之学,退虚还实,另开博雅考证之风气。然考证之风,则不免偏于纸面,故有阎若璩、毛西河之流。乾嘉以戴震章学诚为双峰并峙,下开以义理考证之风气,另有经史合一之路,遂有晚清公羊学之勃兴,最后以康有为为殿军,是以终结公羊学之诙奇之风。今畅言康学微言大义者,往往訾议钱穆,以其不知哲学,然此等人固不知钱氏对康氏之讥也。
评分钱穆对于清代学术条分缕析,以宋明经世之学为先导,以东林党为理学之殿军,继起为清初遗老之学,退虚还实,另开博雅考证之风气。然考证之风,则不免偏于纸面,故有阎若璩、毛西河之流。乾嘉以戴震章学诚为双峰并峙,下开以义理考证之风气,另有经史合一之路,遂有晚清公羊学之勃兴,最后以康有为为殿军,是以终结公羊学之诙奇之风。今畅言康学微言大义者,往往訾议钱穆,以其不知哲学,然此等人固不知钱氏对康氏之讥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