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政治似乎是一对孪生子,政治的没落必然带来学术的没落,这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常识”。独具只眼的黑格尔却说:常识虽然令人尊敬,对于历史研究却未必适用。著名学者朱维铮教授通过他对近代中国的深入研究,同样为人们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腐朽清王朝的覆灭,并没有使学术走向没落。晚清的学术,属于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发生近代意义交往以后的过程延续,它的资源,固然时时取自先秦至明清不断变异的传统,但更多的是取自异域。
朱维铮师从周予同,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并长期执教于复旦大学,以经学史见长,但是,朱维铮先生初入史门却并非研究思想史,其早年第一篇论文《府兵制度时期西魏北周社会的特殊矛盾及期解决——兼论府兵的渊源和性质〉,发表于《历史研究》,1963年第6期, 而文革后,...
评分朱维铮师从周予同,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并长期执教于复旦大学,以经学史见长,但是,朱维铮先生初入史门却并非研究思想史,其早年第一篇论文《府兵制度时期西魏北周社会的特殊矛盾及期解决——兼论府兵的渊源和性质〉,发表于《历史研究》,1963年第6期, 而文革后,...
评分朱维铮师从周予同,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并长期执教于复旦大学,以经学史见长,但是,朱维铮先生初入史门却并非研究思想史,其早年第一篇论文《府兵制度时期西魏北周社会的特殊矛盾及期解决——兼论府兵的渊源和性质〉,发表于《历史研究》,1963年第6期, 而文革后,...
评分朱维铮师从周予同,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并长期执教于复旦大学,以经学史见长,但是,朱维铮先生初入史门却并非研究思想史,其早年第一篇论文《府兵制度时期西魏北周社会的特殊矛盾及期解决——兼论府兵的渊源和性质〉,发表于《历史研究》,1963年第6期, 而文革后,...
评分朱维铮师从周予同,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并长期执教于复旦大学,以经学史见长,但是,朱维铮先生初入史门却并非研究思想史,其早年第一篇论文《府兵制度时期西魏北周社会的特殊矛盾及期解决——兼论府兵的渊源和性质〉,发表于《历史研究》,1963年第6期, 而文革后,...
勉强成一家。
评分这本是我的学术启蒙书之一。真是精读过的,学到很多很多。
评分这本书是当年上古每年劳动、国庆长假书市上买的,放了二十年了,今天终于读掉了。原以为枯燥,实际上很生动,抵得上唐德刚了,但因为涉及学术史,所以不容易。不过朱维铮虽然是周予同的学生,但在经学上果然造诣不深,宋学和今文学还可以说说,但对于汉学却无力置词——没办法,要能欣赏惠戴钱江二王段们还需要很多。不过朱维铮对汉学的评价大致不错。书很好看,晚清各大师均有涉猎,臧否很是过瘾,这也要归功于朱维铮的文笔,和梁启超一样甚带情感。不过由其中一篇讲梁启超们排荀而章太炎尊荀的我突然又想到,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不但是对上世纪儒法斗争的终极回应,也暗藏着对评价荀子的回应——显然阎步克给荀子的评价比章太炎更高、更系统。倒是从书中找到两个给孙辈的好名字:勤礼、敦笃,加上以前凑的飒紫、凝紫,就看我有无这个福分了。
评分看了头几篇,不想看了。实在喜欢不起来朱维铮,论文写得都像随笔,没有严谨的论证,只有阴沉的论断,而且极喜诛心,随口臧否人物(主要是否),而常与事实不符,夸大个人恩怨的历史作用,把刻薄当深刻。
评分行文很有“棱角” 首尾可读 学随术变 中世纪、自改革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