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
德语诗人,也用法语写作
出生于布拉格,生活在慕尼黑和柏林,并曾旅居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及法国
著作丰富,包括诗歌、小说、书简
代表作《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给青年诗人的信》等
因白血病逝世,葬于瑞士
.
.
译者:
.
冯至(1905-1993)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德语
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诗》等
曾当选瑞典皇家文学历史人物研究院外籍院士,并获歌德奖章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过去在学校写诗的时候,说你没有读过里尔克,都会不好意思,没读过里尔克还算是青年诗人吗?我那时写过一首诗,里面就有一句:“我仍没读过《断章》和里尔克。”其实并非没有读过,里尔克有几首很好的诗,比如人人都知道的《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
评分每当我茫然的时候,就会读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指路的明灯。 比如如何对待自己的创作和与他人比较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写好诗,可是里尔克说,如果诗真是从自己的内心,从必要里面出发而写出来的,你还会在乎好还是不好吗? 每当我浮躁的时候,就想到里尔克的这...
评分里尔克说你应当面对孤独,而不是逃避,不是找些哄闹的寄托,不是找些不相干的人来陪伴。把自己浸没在热闹里并不能摆脱孤独,反而会使自己错过了孤独给予的好处。 确实,仅靠自己,很多事都完不成。但是同样,没有孤独也完不成很多事。 有朋友和我说,人是...
评分每当我茫然的时候,就会读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指路的明灯。 比如如何对待自己的创作和与他人比较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写好诗,可是里尔克说,如果诗真是从自己的内心,从必要里面出发而写出来的,你还会在乎好还是不好吗? 每当我浮躁的时候,就想到里尔克的这...
评分“在你心灵深处挖掘一个答复,我要写吗?我一定要写吗?” 一个诗人,本质上是一个艺术家,在这本书中,我找到的是伟大而孤独的人格和敏感和沉思的巨大张力。 冯至先生的翻译也相当见功力。
一个诗人不可能给另一个诗人指出一条道路的,他只能挖坑,不停地挖坑,他一直都在坑里,自说自话。寂寞呵,寂寞!介于此,再来读读里尔克的十封信,所有的唠叨都是亲切,如何爱,如何死,如何对抗寂寞,如何活下去。记得前前前前前女友这么说我,我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中年的,即使有中年通常遇到的不幸,但至少不会有中年的各种不堪。读完这本书,发觉里尔克一直都在我的前面。他之存在,就是一条道路,一个方向。
评分坦诚谦逊和蔼又恳切。
评分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充满力量的宏大的世界,不局限于斤斤计较的沉重与自怜,而是努力脱离出来,以异于常人的目光审视熟悉的现实。你得到的东西也许永远都不是你真正选择的,但没有人妨碍你在一顿螺狮粉晚餐期间再选择一块蓝莓芝士蛋糕让自己“苦”中作乐。这世上本就没苦痛之事,肉体统统接受下来都是可以的,希望留下的是一颗永不苍老的心脏。
评分唉呦,这个太好了。当家长和环境不能教你的时候,书来教你。
评分给年轻人写信这种写书的形式很好,但信的内容没什么意思。才知道《亲爱的詹姆斯》也是借鉴了这种形式,但是内容有趣得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