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學者。1910-1917年留學美國,迴國後在北京大學任教,並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30年代時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北京大學教授。抗戰時期齣任中國駐美大使。1946―1949年任北大校長。1957―1962年為颱彎“中央研究院”院長。
“五四”時期的鬍適是首創文學革命及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也是提倡白話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主將;同時他還是白話新詩的首寫者,他的新詩創作在現代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在中國的思想史上,將西方自由思想和東方儒傢意識結閤得較好者,也當首推鬍適。他或許不能算作創造型的思想傢,就天賦與氣魄而言,他都稱不上巨人。但他是個可以將東西方文明打通的學者,並且能將本是矛盾的、非一緻的學說,嫁接到一起,形成一種嶄新的傳統,這是難得的。90年代以來,中國文化的轉型,社會的變遷,多少含有鬍適的精神遺緒。至少,他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思路,不求虛妄的實證精神,對糾正近半個世紀的左傾思潮,意義是重大的。
本書匯集鬍適先生有關讀書、治學的三十餘篇文章,選自他的論著、講演和書信。青年人怎
樣讀書?怎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怎樣獲得科學的治學方法?先生的文章都有可資藉鑒的意
見。他特彆是提倡“勤、謹、和、緩”的四字訣,提倡“不苟且”,“大膽的假設,細心的
求證”、“有幾分證據,說幾分的話”,這些至理名言不論對於正在求知問學的莘莘學子,
或是立身學術殿堂的學人,都會大受教益。
在多看挑书看到本书,尽管高达18元(在多看电子书里算贵的了),但一看是三联的,编的人又是欧阳哲生,他编的《李敖狂语》是影响我终生的书,就毫不犹豫买下了。但看书的体验并不算太好,一小半是给年轻人的演讲,告诉大家要怎样做人;一小半是各种古文的考据;最后只剩下一点...
評分胡适先生的文字留到今天依然可以从书中看到解决许多现有问题的方法,包括读书、做事、做人。 可经过这么多年,那么些问题还是存在,一方面看得人大快人心,我甚是觉得高兴因为似乎有一条思想上的出路,认识上的修正以及解惑,另一方面是觉得问题还依然存在,当下中国...
評分在多看挑书看到本书,尽管高达18元(在多看电子书里算贵的了),但一看是三联的,编的人又是欧阳哲生,他编的《李敖狂语》是影响我终生的书,就毫不犹豫买下了。但看书的体验并不算太好,一小半是给年轻人的演讲,告诉大家要怎样做人;一小半是各种古文的考据;最后只剩下一点...
評分 評分此書當讀。尤其是鬍適寫給吳健雄的一封信。就中所論龜兔之喻,當為之學者自勉。
评分此書當讀。尤其是鬍適寫給吳健雄的一封信。就中所論龜兔之喻,當為之學者自勉。
评分這本閤集算是將鬍適先生作品編排的較好的一本,分類閤理順序循序漸進,沒有多餘的東西,把空間留給讀者。
评分鬍適強調的實證精神,不墜入“純學問”研究的道理,讓人深受啓發。讀書必須要朝實證和知行閤一的道路走,不然多讀書並無益處。
评分小題大作是否從此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