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與人》名著譯叢
剋爾凱郭爾(1813―1855)、
19世紀著名的宗教哲學傢,存在
主義的創始人。
本書藉《聖經》中亞伯拉罕和
以撒的故事,論述瞭信仰和犧牲
的觀念。作者認為,信仰從本質上
是一種悖論;畏懼並非來自某一
確定對象的威脅,而害怕則是來
自一個客觀的威脅物。
第一次读kierkegaard是本科的时候摸到的一本小书 重复。当时惊为天人。这么多年过去,我的品味还是没变,去年在kindle上花$.99买了fear and trembling, 今年一月份化了几天匆匆读过,觉得有趣之余,对毒舌的kierkegaard同学却没有增加新的 看法。。。 因为同时也在读beauvoir...
評分亚伯拉罕的故事是最伟大的信仰故事,亚伯拉罕是最伟大的信仰者。所有的人都会在听完这个向神祭献子的故事后,同意上面那句话,有人会留下感动和虔诚的泪水。但没有几个人真正地理解了它。“首先,我无法理解亚伯拉罕,也许永远无法理解亚伯拉罕。然后,我只能以‘理解那个...
評分 評分亞伯拉罕獻祭,倫理的和宗教的存在模式,悲劇英雄和信仰的騎士,信仰的悖論
评分顯然,人們有可能理解亞伯拉罕,但隻是以理解那個悖論的方式來理解亞伯拉罕。至於我,我也可能理解亞伯拉罕,但我意識到我沒有勇氣這樣說,也幾乎沒有勇氣像亞伯拉罕那樣去做;但這絕非是說,這種行為不重要,而是說,一個絕無僅有的奇跡。那麼,當代對悲劇英雄的裁決又是什麼呢?他是偉大的,值得敬佩的。心靈高尚者的高尚是一緻的,下一代總為上一代建立陪審團,而裁決總是同樣的。但是,無人能理解亞伯拉罕。他獲得瞭什麼呢?他仍然忠實於他的愛。愛上帝者不需要眼淚,不需要敬佩;他完全忘記瞭愛的痛苦。他確實忘記得如此乾淨,以至於若是上帝都記不起的話,他的痛苦就沒有一點蛛絲馬跡瞭,因為他暗暗觀看,他承認煩惱,計數淚珠,而且什麼也忘記不瞭。確實如此,要麼存在著一個悖論,作為個體的個人處於與絕對的絕對關係之中;要麼就是亞伯拉罕輸掉
评分讀英文的時候有一段一開始就是看不懂,就拿瞭中文本稍微參考瞭一下。翻譯不給力啊!“造成信仰的運動”(p. 11),原文是“make the movement of faith”...我估計是從H. & E. Hong的英文譯本轉譯的
评分呃。。。
评分拋開宗教,神學,哲學,虛無,悖論等等不管。單就前言裏作者論述什麼是偉大,就讓人耳目一新,肅然起敬。也是俺不經意間讀到並一見傾心的書。//p.s. 這本書曾讓俺對信仰有瞭新的認識,開始猶豫不決是否加入信仰隊伍,直到遇到可證僞和演化論,纔徹底成為無神論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