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與人》名著譯叢
剋爾凱郭爾(1813―1855)、
19世紀著名的宗教哲學傢,存在
主義的創始人。
本書藉《聖經》中亞伯拉罕和
以撒的故事,論述瞭信仰和犧牲
的觀念。作者認為,信仰從本質上
是一種悖論;畏懼並非來自某一
確定對象的威脅,而害怕則是來
自一個客觀的威脅物。
三个故事——信仰、伦理(理性已经非常弱化了) 伦理学追寻的是普遍的价值,它的价值体现是悲剧英雄。 关于悲剧英雄——阿迦门侬的故事 古希腊关于特洛伊战争中,阿迦门侬因为在军事讨伐特洛伊的途中,无意间冒犯了女神阿尔忒弥斯。女神大怒,让阿迦门侬舰队所在的奥利斯港...
評分 評分直面信仰本身带来的震撼和惊惧,讲的最好的莫过于克尔恺郭尔。 天才与疯子的区别就在于,疯子是被疯狂所奴役,而天才是疯狂的主人,克尔恺郭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必定都是深谙此道的人。被严肃哲学所排斥的激情非但不会扰乱他们的心智,反而能够增强他们思想的力量。 不同的是,...
評分 評分亚伯拉罕的故事是最伟大的信仰故事,亚伯拉罕是最伟大的信仰者。所有的人都会在听完这个向神祭献子的故事后,同意上面那句话,有人会留下感动和虔诚的泪水。但没有几个人真正地理解了它。“首先,我无法理解亚伯拉罕,也许永远无法理解亚伯拉罕。然后,我只能以‘理解那个...
顯然,人們有可能理解亞伯拉罕,但隻是以理解那個悖論的方式來理解亞伯拉罕。至於我,我也可能理解亞伯拉罕,但我意識到我沒有勇氣這樣說,也幾乎沒有勇氣像亞伯拉罕那樣去做;但這絕非是說,這種行為不重要,而是說,一個絕無僅有的奇跡。那麼,當代對悲劇英雄的裁決又是什麼呢?他是偉大的,值得敬佩的。心靈高尚者的高尚是一緻的,下一代總為上一代建立陪審團,而裁決總是同樣的。但是,無人能理解亞伯拉罕。他獲得瞭什麼呢?他仍然忠實於他的愛。愛上帝者不需要眼淚,不需要敬佩;他完全忘記瞭愛的痛苦。他確實忘記得如此乾淨,以至於若是上帝都記不起的話,他的痛苦就沒有一點蛛絲馬跡瞭,因為他暗暗觀看,他承認煩惱,計數淚珠,而且什麼也忘記不瞭。確實如此,要麼存在著一個悖論,作為個體的個人處於與絕對的絕對關係之中;要麼就是亞伯拉罕輸掉
评分需要重讀的書。
评分亞伯拉罕獻祭,倫理的和宗教的存在模式,悲劇英雄和信仰的騎士,信仰的悖論
评分偷懶過瞭一次中文,幾個關鍵詞都讓人睏惑,比如recollection翻成迴憶,意思馬上變掉瞭。movement翻成運動也很讓人費解。還是去讀一遍英文版好瞭。
评分信仰的悖論:個體性比普遍性更高,作為個體的個人在進入普遍性之後又將自己作為更高的東西與普遍性分離開來。因而亞伯拉罕囿於在普遍性中錶達自身而不得不宣稱其處境是一種精神考驗,沒有更高的關於普遍事物的錶達,而這種更高錶達處於他所冒犯的普遍事物之上;而信仰者拒絕在普遍性中成為開敞的存在,而是反身摺迴維持自身個體性的隱秘,他孑身一人,沒有夥伴,因而無處不置身於恐懼與顫栗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