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伯的天平上

在約伯的天平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俄] 捨斯托夫
出品人:
頁數:335
译者:董友 等
出版時間:2004-09
價格:2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050051
叢書系列:捨斯托夫文集
圖書標籤:
  • 捨斯托夫
  • 哲學
  • 神學
  • 俄羅斯
  • 宗教
  • 信仰
  • 在約伯的天平上
  • 基督教
  • 約伯 認知 天平 哲學 反思 靈性 信仰 苦難 真理 智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約伯的天平上》(靈魂中漫遊)是捨斯托夫的一部重要代錶作。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對俄羅斯著名思想傢、文學傢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托爾斯泰兩位大師的評述。捨斯托夫指齣,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雙重視力,即“天然視力”和天使賦予他的“超天然視力”。天然視力看到的是必然存在,是自明,而超天然視力則看到瞭自由自在,是要讓人戰勝自明。因則當人把生當作生,死當作死來看時,並不排除另一種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看法。捨斯托夫認為,托爾斯泰在麵對最後審判時刻時,不得不拋棄自己偉大過去的一切,因為他已領悟到,死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行屍走肉地活著。

第二部分是捨斯托夫關於敢想敢為和俯首聽命的片段集。其中論述到啓示、哲學標準、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最後審判、存在的假象、存在的秘密、什麼是美、認識你自己、哲學的當前任務、形而上學真理、通嚮真理之路、死的諷刺等問題,每節都主題鮮明、語言精煉、寓意深刻。

第三部分是捨斯托夫評述斯賓諾莎、帕斯卡爾、普羅提諾等著名哲學傢的文集。捨斯托夫認為,正是斯賓諾莎繼承瞭笛卡爾的“懷疑一切”與“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以為隻有實體、數學方法是惟一的探索方法,其實質就是否定聖經,也就殺死瞭上帝。帕斯卡爾則與大多數哲學傢相反,他不是去為理性大唱頌歌,而是在呻吟中去探索,到聖經中去尋找真理。普羅提諾雖然不否認理性,但他對理性失去信心,成瞭理性的憎恨者。最後一篇是捨斯托夫答復赫林教授評論的文章,論述什麼是真理的問題,此文與鬍塞爾有關,請把它與捨斯托夫論述鬍塞爾的文章一起閱讀。

本書撰寫於1920-1924年間。1920年捨斯托夫離開俄國,定居巴黎。他寫的“最後審判時刻”,發錶於《現代人劄記》(第1-2期)。1921年,他又寫完“戰勝自明”一文,這兩篇文章組成瞭本書的第一部分。1922年,他寫完“時代之子和繼子”一文,1924年寫完論述普羅提諾的“發狂的演說”一文,1926年寫完“什麼是真理”,它們共同組成瞭本書的第三部分。1924年他寫瞭“科學和自由研究”一文,發錶於1925年3月19、20日《新聞報》,後收入本書作為序。

著者簡介

列夫·捨斯托夫(LevShestov, 1866-1938),俄國白銀時代最卓越的思想傢之一,亦被稱為存在主義哲學傢。齣生在俄國基輔,有猶太血統,早年畢業於基輔大學,其畢生的學術創作都集中於猛烈抨擊傳統形而上學和追尋聖經中全能的上帝。十月革命之後,捨斯托夫被迫流亡巴黎,成為二——三十年代俄國流亡文化的傑齣代錶,1938年11月,正值他最重要的壓捲之作《雅典與耶路撒冷》(Athensandjerusalem)問世之際,這位俄羅斯的兒子客死異鄉巴黎。著有《列夫·托爾斯泰伯爵和尼采學說中的善》(1899)、《尼采與陀思妥耶夫斯基》(1903)、《無根基頌》(1905)、《鑰匙的統治》(1915)、《在約伯的天平上》(1929)、《剋爾凱郭爾與存在主義哲學》(1936)、《雅典與耶路撒冷》(1938)等重要著作。捨斯托夫提齣瞭雙重視野、悲劇哲學等重要思想,對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傳統展開瞭深入的批判。

圖書目錄

中譯序
科學和自由研究(代序)
第一部分 死的啓示
1.戰勝自明(Φ.M.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一百周年紀念)
2.最後審判時刻(л.H.托爾斯泰的後期作品)
第二部分 敢想敢為和俯首聽命
1.死者的(Morituri)
2.啓示
3.界限
4.哲學標準
5.科學和哲學
6.最後審判
7.存在的假象
8.竊聽
9.竊聽的注釋
10.今天和明天
11.觀念的和物質的
12.溫順的學派
13.存在的秘密
14.死和夢
15.解釋和現實性
16.問題從何産生?
17.道德和悲觀主義
18.恍惚和幻想(Quasi una fantasia)
19.兩則邏輯
20.上帝怎麼是人?(Cur Deus homo?)
21.結論
22.無法解開的結
23.老年人和過來人
24.思想的生活
25.愛磨人的兒童(Enfant terrible)
26.機械降神(Deus es machina)
27.什麼是美
28.自由、裁決、無差彆(Liberum arbitrium indiffeentiae)
29.問題和答案
30.認識你自己吧
31.無意識
32.詞的起源
33.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奧古斯丁主教
34.曆史前景
35.貪心
36.重新評價
37.迴憶
38.哲學的當前任務
39.金毛羊
40.真和善
41.生死簿摘抄
42.形而上學真理
43.存在的“非理性殘餘”
44.混沌的觀念
45.認識的來源
46.問題
47.錶麵性和深度
48.通嚮真理之路
49.隻通過信仰(Sola fide)
50.死的諷刺
51.“崇高”的來源
52.敢想敢為和俯首聽命
第三部分 關於曆史哲學
1.時代之子和繼子(斯賓諾莎的曆史命運)
2.帕斯卡爾的哲學
3.發狂的演說(關於普羅提諾的神魂顛倒)
4.什麼是真理?(關於倫理學和本體論)
俄漢人名對照錶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天啊我還是愛他。並且比八年前更明白他是如何被一個問題摺磨瞭一輩子而即使惟一的齣路是蠻橫地以頭撞牆也需要多大的勇氣

评分

捨斯托夫把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對立,後者代錶必然性、理性、牆、人們的共同世界、常識、正常人,而前者探索洞穴,即陀思妥的地下室。這似乎也是中世紀基督教哲學的主流觀點?中世紀的基督教是追隨亞裏士多德的。但是,尼采反對柏拉圖該怎麼理解呢?就詞語而言,尼采敵基督又抵製柏拉圖,稱柏拉圖為最大的偶像。尼采反對的基督和柏拉圖各自是怎樣的基督和柏拉圖? 捨斯托夫的靈魂漫遊真是非常非常親切感動又給人清晰。對陀老和托翁都有瞭更多的認識以及更重要的更多的認識欲。

评分

捨斯托夫的東西讀的越多,會越加覺得他在走嚮一個言不由衷的反麵,既然試圖拋棄自明,那為何需要如此繁冗的敘述,更何況這最為重要的拋棄的原因他從未詳細說齣。雖然關於陀老斯賓諾莎和帕斯卡爾的段落都經常齣現直抵人心的華章,但那卻是與他所說略微自相矛盾的,充滿瞭闡明和理解,以及理性的可靠。正如他所說,一個尋找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找到的。我懷疑任何聖徒的動機。還有就是,我真的非常非常愛托爾斯泰。

评分

我愛你,任性的孩子。

评分

看伯林推薦讀的。作者好用真理、道德、崇高這些大詞和諸多人名,話語充滿瞭嘲諷和隱喻和對比,錶達的結果在我看來非常混亂(特彆是第二部分),有如小說傢自以為在談論哲學,卻沒有條理。倒是因此看瞭一點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有類似的思維混亂。俄羅斯人奇特的沉迷於膜拜真理和唾棄現實,認為兩者不可調和。捨斯托夫也由此而稱贊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而鄙視斯賓諾莎,反對寬恕人類,贊美痛苦和對自我的痛恨摺磨。捨斯托夫尤其反對自明的理性(自然科學)。也許口袋裏沒有經驗主義和保守主義可用的人必然要在理性和道德/啓示/神秘中痛苦選擇,並對理性和真理道德閤一的前現代的普列泰諾欽羨不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