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约伯的天平上

在约伯的天平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俄] 舍斯托夫
出品人:
页数:335
译者:董友 等
出版时间:2004-09
价格:2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50051
丛书系列:舍斯托夫文集
图书标签:
  • 舍斯托夫
  • 哲学
  • 神学
  • 俄罗斯
  • 宗教
  • 信仰
  • 在约伯的天平上
  • 基督教
  • 约伯 认知 天平 哲学 反思 灵性 信仰 苦难 真理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约伯的天平上》(灵魂中漫游)是舍斯托夫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对俄罗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两位大师的评述。舍斯托夫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双重视力,即“天然视力”和天使赋予他的“超天然视力”。天然视力看到的是必然存在,是自明,而超天然视力则看到了自由自在,是要让人战胜自明。因则当人把生当作生,死当作死来看时,并不排除另一种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看法。舍斯托夫认为,托尔斯泰在面对最后审判时刻时,不得不抛弃自己伟大过去的一切,因为他已领悟到,死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行尸走肉地活着。

第二部分是舍斯托夫关于敢想敢为和俯首听命的片段集。其中论述到启示、哲学标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最后审判、存在的假象、存在的秘密、什么是美、认识你自己、哲学的当前任务、形而上学真理、通向真理之路、死的讽刺等问题,每节都主题鲜明、语言精炼、寓意深刻。

第三部分是舍斯托夫评述斯宾诺莎、帕斯卡尔、普罗提诺等著名哲学家的文集。舍斯托夫认为,正是斯宾诺莎继承了笛卡尔的“怀疑一切”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以为只有实体、数学方法是惟一的探索方法,其实质就是否定圣经,也就杀死了上帝。帕斯卡尔则与大多数哲学家相反,他不是去为理性大唱颂歌,而是在呻吟中去探索,到圣经中去寻找真理。普罗提诺虽然不否认理性,但他对理性失去信心,成了理性的憎恨者。最后一篇是舍斯托夫答复赫林教授评论的文章,论述什么是真理的问题,此文与胡塞尔有关,请把它与舍斯托夫论述胡塞尔的文章一起阅读。

本书撰写于1920-1924年间。1920年舍斯托夫离开俄国,定居巴黎。他写的“最后审判时刻”,发表于《现代人札记》(第1-2期)。1921年,他又写完“战胜自明”一文,这两篇文章组成了本书的第一部分。1922年,他写完“时代之子和继子”一文,1924年写完论述普罗提诺的“发狂的演说”一文,1926年写完“什么是真理”,它们共同组成了本书的第三部分。1924年他写了“科学和自由研究”一文,发表于1925年3月19、20日《新闻报》,后收入本书作为序。

作者简介

列夫·舍斯托夫(LevShestov, 1866-1938),俄国白银时代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亦被称为存在主义哲学家。出生在俄国基辅,有犹太血统,早年毕业于基辅大学,其毕生的学术创作都集中于猛烈抨击传统形而上学和追寻圣经中全能的上帝。十月革命之后,舍斯托夫被迫流亡巴黎,成为二——三十年代俄国流亡文化的杰出代表,1938年11月,正值他最重要的压卷之作《雅典与耶路撒冷》(Athensandjerusalem)问世之际,这位俄罗斯的儿子客死异乡巴黎。著有《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和尼采学说中的善》(1899)、《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903)、《无根基颂》(1905)、《钥匙的统治》(1915)、《在约伯的天平上》(1929)、《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哲学》(1936)、《雅典与耶路撒冷》(1938)等重要著作。舍斯托夫提出了双重视野、悲剧哲学等重要思想,对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展开了深入的批判。

目录信息

中译序
科学和自由研究(代序)
第一部分 死的启示
1.战胜自明(Φ.M.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一百周年纪念)
2.最后审判时刻(л.H.托尔斯泰的后期作品)
第二部分 敢想敢为和俯首听命
1.死者的(Morituri)
2.启示
3.界限
4.哲学标准
5.科学和哲学
6.最后审判
7.存在的假象
8.窃听
9.窃听的注释
10.今天和明天
11.观念的和物质的
12.温顺的学派
13.存在的秘密
14.死和梦
15.解释和现实性
16.问题从何产生?
17.道德和悲观主义
18.恍惚和幻想(Quasi una fantasia)
19.两则逻辑
20.上帝怎么是人?(Cur Deus homo?)
21.结论
22.无法解开的结
23.老年人和过来人
24.思想的生活
25.爱磨人的儿童(Enfant terrible)
26.机械降神(Deus es machina)
27.什么是美
28.自由、裁决、无差别(Liberum arbitrium indiffeentiae)
29.问题和答案
30.认识你自己吧
31.无意识
32.词的起源
33.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奥古斯丁主教
34.历史前景
35.贪心
36.重新评价
37.回忆
38.哲学的当前任务
39.金毛羊
40.真和善
41.生死簿摘抄
42.形而上学真理
43.存在的“非理性残余”
44.混沌的观念
45.认识的来源
46.问题
47.表面性和深度
48.通向真理之路
49.只通过信仰(Sola fide)
50.死的讽刺
51.“崇高”的来源
52.敢想敢为和俯首听命
第三部分 关于历史哲学
1.时代之子和继子(斯宾诺莎的历史命运)
2.帕斯卡尔的哲学
3.发狂的演说(关于普罗提诺的神魂颠倒)
4.什么是真理?(关于伦理学和本体论)
俄汉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舍斯托夫的基本论点似乎是,人不会屈服于理性这堵石墙,因为理性只是由一般性构建起来的原则,它不够崇高,忽略了“特殊”—譬如一些人热爱苦难胜过热爱幸福。但这就蹈袭了《地下室手记》的原话,没能对“非理性”进行更深刻的阐释。他明明可以说,因为人要求绝对尊严,而尊严的真谛就是挺直背脊,因此,人们为达到幸福而进行的虚与委蛇就常常会有损于尊严。或者用《致死的疾病》里的概念,人为了“成为自身”而不屈从于别的什么理念或偶像,甚至是可以去拥抱芒刺的。舍斯托夫或许是没读过《在吉洪的修道室》吧,否则就完全不能理解他为何会认为《群魔》的主人公是基里洛夫而非斯塔夫罗金了。有关托尔斯泰的一些段落也值得商榷,不过写《伊•伊之死》的部分很好。后半部分褒帕斯卡尔而贬斯宾诺莎,理解他的意思,但总觉得不够有说服力。

评分

这是我最近在读的最重要的大书

评分

诸多的知识体系,信谁?对理性的批判也需要怒发冲冠吗?感觉舍斯托夫的激情和偏激。原来暴哥说的前提论证是笛卡尔的思维。哲学无望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永远没有尽头。纪念第800本书吧

评分

舍斯托夫的基本论点似乎是,人不会屈服于理性这堵石墙,因为理性只是由一般性构建起来的原则,它不够崇高,忽略了“特殊”—譬如一些人热爱苦难胜过热爱幸福。但这就蹈袭了《地下室手记》的原话,没能对“非理性”进行更深刻的阐释。他明明可以说,因为人要求绝对尊严,而尊严的真谛就是挺直背脊,因此,人们为达到幸福而进行的虚与委蛇就常常会有损于尊严。或者用《致死的疾病》里的概念,人为了“成为自身”而不屈从于别的什么理念或偶像,甚至是可以去拥抱芒刺的。舍斯托夫或许是没读过《在吉洪的修道室》吧,否则就完全不能理解他为何会认为《群魔》的主人公是基里洛夫而非斯塔夫罗金了。有关托尔斯泰的一些段落也值得商榷,不过写《伊•伊之死》的部分很好。后半部分褒帕斯卡尔而贬斯宾诺莎,理解他的意思,但总觉得不够有说服力。

评分

舍斯托夫真是个有才华,有激情的哲学散文家,看他讲陀氏,讲帕斯卡尔,还有一些简短的论说,会自然心生一种抗争的激情,他不是讲人要在荒野上呼告吗?即使面临深渊,人也有一种思维的反抗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