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缀集

七缀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钱钟书
出品人:
页数:186
译者:
出版时间:2002-6
价格:1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16775
丛书系列:钱锺书集
图书标签:
  • 钱钟书
  • 钱锺书
  • 文学理论
  • 比较文学
  • 文学
  • 七缀集
  • 中国文学
  • 文论
  • 文学
  • 小说
  • 散文
  • 经典
  • 女性
  • 成长
  • 情感
  • 哲思
  • 独立
  • 人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七缀集》是全部《旧文四篇》和半部《也是集》的合并。前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9年9月出版,后书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于1984年3月出版,两书原有的短序保存为此集的附录。这本书是拼拆缀补而成,内容有新旧七篇文章。古代有“五缀衣”、“七缀钵”等名目,故题为《七缀集》。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1932年在清华大学结识后来的夫人杨绛,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国留学。两年后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后随妻子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他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困于上海,在震旦女子文理学校任教,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受冲击,当年11月与妻子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8月《管锥编》定稿。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出版。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目录信息

修订本前言

一 中国诗与中国画
二 读《拉奥孔》
三 通感
四 林纾的翻译
五 诗可以怨
六 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
七 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
附录
一 《也是集》原序
二 《旧文四篇》原序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引言 要认识一个人,破除刻板印象的最好方式,就是走近他的世界。大家常说钱钟书先生学问很大,但为人傲慢、尖酸刻薄。听凭这么一句话并不足以概括其人,我们从一篇文章来近距离嗅一嗅大学问人士的风格品性。文如其人虽是伪命题,却也不至于一无所获。 《诗可以怨》最初是钱钟...  

评分

读《七缀集·林纾的翻译》02 从前从一个同学那里借读一本论翻译的书,是个文集,却买不到。钱钟书的这篇文章有没有?忘记了,因为即使有,我也不会读,因为我读《旧文四篇》。于是我读的都是别的翻译家的文章。那些论文不是讲啥叫信达雅的,就是评论某人的翻译如何信达雅或怎么...  

评分

日子過得波瀾不驚,閒書看看《七綴集》,倘按“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標準,我實在沒什麼文章好寫,唯有“讀者歌其書”,因《七綴集》而想到把我的詩歌觀念簡陋地梳理一下。 我持有過兩種詩歌觀念,一是“詩言志”、“發乎性情”,是強調“功能的詩”;一是“詩意的語言”...  

评分

日子過得波瀾不驚,閒書看看《七綴集》,倘按“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標準,我實在沒什麼文章好寫,唯有“讀者歌其書”,因《七綴集》而想到把我的詩歌觀念簡陋地梳理一下。 我持有過兩種詩歌觀念,一是“詩言志”、“發乎性情”,是強調“功能的詩”;一是“詩意的語言”...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补充OCR全部注解,做成了Word文件。

评分

文章很有意思,读起来也很过瘾。(11年10月重印版)不过,一、据另一考证,《人生颂》似乎不是汉译第一首英诗;二、钱氏融会贯通的能力太强,卖弄和表演的欲望更炽;三、述多论少,复制粘贴得太多,或许这就是钱氏不享“思想家”名号的原因之一;四、他的翻译观是糟粕,影响又广,害人不浅。

评分

“扔掉杨乃乔,拜读默存兄。2013.12.31夜”。回首一瞥这永劫轮回的日期与自我宿命的记忆,心中滋味甚多。有些人拉出尼采来批评钱先生求同的贫视,我看大可不必。趣味不同,你没有你的勾连东西贯通古今的野心,我尊重你,得不到你偏见的纠正,我也只有冷笑笑,毕竟人的追求各异,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喜欢讲一口流利的网络俗语,抱着封建道德的大旗骗人骗己,你不需要我救,我和鲁迅再世也救不了你。回头扯读书,默存先生此书短白而涵量依旧四溢。尔谦兄所言的眼“毒”,恰指钱先生可也。不论是对歌德作为彩虹岛的辨析,还是早早就有后现代的敏锐,亦或惊绝天人的贯通人文社科古今中外,乃至神乎其神地(我偶然也发现了其中一些小问题,可那又算什么拿得出台面的东西呢?)乘风破浪,疯狂读书而不失自我犀利,而今比文皆竖子,我的同情中断了

评分

只是翻过。

评分

以才学为文,所著知识密度之大。对他而言,学贯中西,并不算过誉。在谈论诗学和其他文艺理论问题时引证了大量的唐、宋、清及近代词。他在引证和议论时诚然不是为了专门解决词学问题,但却在有意无意间讨论和解决了许多有关词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方面的问题。最有理论创新意义的创新是对北宋以来的词家所普遍运用的“通感”这种描写手法的探讨和阐释: 对宋词稍有涉猎的人都知道,北宋文人宋祁的《玉楼春》词中有写景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为时人所激赏。钱老开头就以宋祁的句子“入话”,摆出了清人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指出:“宋人常把‘闹’字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宋人诗词里用‘闹’字写景的例子是很多的,说明:“‘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