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的英文原版初版於1974年。作者以明實錄、明人奏疏筆記、明代地方誌等史料為基礎,充分吸收瞭中國大陸、颱灣以及歐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對十六世紀中國明代的財政與稅收進行瞭詳盡的分析,提齣瞭許多有價值的觀點。黃仁宇是對明代財政政策作齣全麵說明的第一人,對許多新發現的細節性材料進行瞭全麵的曆史性透視。
黃仁宇 (1918-2000),生於湖南長沙,1936年入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係就讀。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在長沙《抗日戰報》工作,後來進入國民黨成都中央軍校,1950年退伍。其後赴美攻讀曆史,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參與《明代名人傳》及《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
第一章 财政组织与通行的做法 明代的统治者考虑到发展这些先进的经济部门只会扩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反过来会威胁到帝国的政治统一。 这种为了短期的政治目标而牺牲长期的经济发展在现代历史学家看起来是荒谬可笑的。 明朝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好像一条注入沼泽的河流,它有无数...
評分 評分这本书是研究明代整个财政制度的,应该是黄仁宇写得最扎实的一本书。前两章比较粗泛,自第四章之后有许多细节性的资料,值得研究税赋制度的人的注意。 黄的这本书,idea 很好,但是理论论证和对史料的裁剪不够清楚、明白。而且,如果明朝因为定额税收制度和技术能力的不足而崩...
評分能说明问题的书才是最值得一读的。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至少明白了三个逻辑上容易出错的思维。 一是作者论述的“低税政策问题”。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王朝之所以破灭,是在于过高的税收政策,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范围,随着矛盾的积累达到质变爆发了...
評分干货满满。好专业。感觉只看懂了50%,需要二刷三刷,自然也没什么可置喙的。没有想到明朝的经济这么羸弱。本来我还以为明朝经济很发达来着,现在看来,明朝就只剩文化发达了。看完这本书,明白为什么说清朝是历史的倒退了,因为他全盘接受了明朝的制度,只有小小的修改。而在明...
很好的書,值得學習
评分絕對不適閤入門的重要著作 另,運河那本纔是博論
评分黃仁宇寫的很漂亮的一本書,比大曆史係列要更慎重、更可信。隻是太過專業,資料又太過繁瑣,感覺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資料的羅列上,而對邏輯整理太少。因此,實際上得齣的簡單結論與前麵的大量資料相比,一是顯得太隨意瞭,二是聯係性並不強。從效用上來說,這本書更適閤作為研究明代財稅的工具書,在它的基礎上繼續探索明代與唐宋元乃至清、民國的聯係與不同,相信會得齣很有趣的結論。當然,黃也做瞭一些對比,比如清朝對明朝財政製度的前所未有的承襲,但仍過於簡單和牽強。總之,太浪費那些辛苦搜集的史實和資料瞭。
评分從此書看,黃仁宇絕非浪得虛名啊
评分從此書看,黃仁宇絕非浪得虛名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