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对现代教育人文精神的挖掘,足以作为反省今日教育困境的参照。书里有多少我们今天难以企及、甚至从来不知的旧痕?
谢泳,1961年出生。山西省榆次市人。1983年毕业于山西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校报编辑。1986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批评家》杂志社任编辑,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报告文学。1989年后在山西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工作,后任《黄河》杂志社副主编,转而研究储安平与《观察》周刊、西南联大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出版过《逝去的年代》、《储安平与<观察>》、《清华三才子》、《血色闻一多》等著作。他的文章平稳舒暖,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为当世所称道。2007年被厦门大学破格聘请为人文学院教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本书仍然延续了作者《逝去的年代》中追求自由主义的精神旨趣,通过发掘史料考察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如同蜜蜂采蜜一般,采摭了很多杂事秘辛,并配以图片(虽然很模糊),可称现时代的小说家言。但因作者并未亲历当日场景,笔下略带感情,不免理想化之嫌,学者何炳棣就对此颇有微词;又其叙事常以过去与现在相对立,作二元化处理,看多了也不免令人生厌。总而言之,只能算是一部消闲遮眼之作吧。十五年三月十七日筱堂负曝记于长沙望岳楼。
评分大约因为每一篇都太碎太短的缘故,知识点与文笔都不甚好,倒符合这种笔记类闲书的性质。把书借出来之后才意识到原来这与之前那本《梨园旧踪》是一套书,似乎这两本书的通病都是一样的。另外,书中的很多照片也忒模糊了。
评分清新、随意不随便。
评分教授当年
评分这本书仍然延续了作者《逝去的年代》中追求自由主义的精神旨趣,通过发掘史料考察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如同蜜蜂采蜜一般,采摭了很多杂事秘辛,并配以图片(虽然很模糊),可称现时代的小说家言。但因作者并未亲历当日场景,笔下略带感情,不免理想化之嫌,学者何炳棣就对此颇有微词;又其叙事常以过去与现在相对立,作二元化处理,看多了也不免令人生厌。总而言之,只能算是一部消闲遮眼之作吧。十五年三月十七日筱堂负曝记于长沙望岳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