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MBO:国企改革为什么迷失(修订版),ISBN:9787506043687,作者:郎咸平 等著
朗咸平,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被公认为公司治理方面的顶级学者。
著有《操纵》、《整合》、《运作》、《思维》、《标本》、《科幻》、《模式》、《突围》、《误区》等中文著作。
中国在MBO 之前的净资产被人为压低,甚至无偿划拨。 在所有这些公司中,收购价格全部大幅度低于股价。 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在收购中被大大贬低了,与美国的高额溢价收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上市公司,还有很多控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进行了MBO,这种MBO变相控制了上市公司,因...
评分中国MBO的目的,是要通过民营化挽救国有企业,这与美国的目的没有相同之处。 【在 MBO 中,融资是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决定着收购成败】 美国是以债务融资为主的市场。 美国的MBO的融资构成中,债券始终都占据 80% 以上,即使在后来的90年代也仍然保持在70%以上。 中国却没有这样...
评分中国在MBO 之前的净资产被人为压低,甚至无偿划拨。 在所有这些公司中,收购价格全部大幅度低于股价。 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在收购中被大大贬低了,与美国的高额溢价收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上市公司,还有很多控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进行了MBO,这种MBO变相控制了上市公司,因...
评分中国目前基本不能为MBO 融资提供客观条件。我们目前没有发达的债券市场,而且也不可能形成诸如垃圾债券之类的市场,作为国家证券行业的监管者也不会允许这种在美国已经失败的市场在中国死灰复燃。银行贷款也有法律障碍。 如果严格按照目前法律的规定,上述融资方式除了利用管理...
评分面对中国企业中国式MBO的种种教训,郎教授的团队对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试图用数据来解释,为何国企改革屡屡迷失。并给出了治病药方,话说是中国根本没有真正认识MBO的本质,缺乏强力的监管,领高层将这一本来的一道利器,胡乱挥砍,造成重伤,得不偿失。国企实行MBO,若监...
从外部公开研究的角度看,书中所质疑的操作在现实中是很难被证明或证伪的,甚至恰巧出现了预言的结果甚至不能简单归纳为财务技术的推断结论;倒觉得方法论是值得借鉴学习的
评分亚洲国家的银行,由于是家族银行,亚洲国家没有实施 LBO 的条件。
评分触目惊心!在网络查了一下相关人员的现状及潜在的隐情,感觉中国式的MBO根本不单是纯粹的管理层对国有资产的窃取,而是在监管缺位下的整个利益共同体的共谋。如今再提国有企业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但愿国资委的监管能力跟上了,否则又是一波群鸦盛宴……
评分多多益善
评分多多益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