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克托(Jean Cocteau,1889-1963),法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怪杰,既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评论家,又是画家、电影艺术家、舞蹈设计家,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先锋大师。科克托早年受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一种极具现代气息的风格。他将虚幻与真实、过去与当下、神话与现实糅杂在一起,其作品往往带有玄幻、朦胧的诗意。
父亲抛弃全家,却在病入膏肓之际回家中死去;母亲年纪轻轻瘫痪在床,不久也撒手人寰。姐弟俩生活在一个布景奇怪的房间里,玩着独创的游戏,母亲去世后,家里的老朋友兼医生继续照顾孩子。姐姐伊丽莎白在嫁人前一刻失去未婚夫,继承了对她来说毫无意义的巨额遗产。而弟弟保罗与姐姐的好友相恋,姐姐为留住弟弟,用计促成好友与保罗的同学热拉尔结合,最终酿成悲剧,姐弟俩怀着超乎伦理的感情双双自杀。
这本书自己超越界限,变成了神话,循着因保罗和伊丽莎白的奢侈而激荡的青春精神,以及那场雪映射在情节上的某种致命光亮。 无可否认,这部作品施展着一股魔力,激起了年青人既渴求又排斥的不安。我眼看着它反过来对付我,那些粗暴的灵魂紧随我不放。——让•科克托
他拥有一切灵动流畅、抒 写微妙的天赋,源源不断的诗意,能抓住所有人与事物可笑之处的那种机敏绝顶的才智,生动明澈的精神,以及一笔当成零花钱的巨额财富!巴黎最富有灵气、最才华横溢的人,王尔德和尚福尔的混合体,他自知命中注定要成为这样的人。——莫里斯•马丁•杜•加尔
让.科克托,法国巴黎那位优雅的男人、诗意的男人、行走在艺术边沿的男人,我无法早生一个世纪与他相逢,只能在他的书里相见相识;我稚嫩的笔更无法将他勾勒清晰,一个集著名诗人、小说家、画家、戏剧家、批评家、雕刻家、设计师、音乐策划人、电影制片人、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的...
评分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 《可怕的孩子》始于巴黎蒙蒂耶住宅区里孩子们的一场雪战。主人公保罗被达尔热洛——他是“整个中学里最引人瞩目的”人。保罗爱他,“那是一种模糊而强烈的可怕的感觉,没有任何解药,那是一种纯洁的欲望,与性无关,亦没有明确的目标。”(P15)——...
评分2015.9 很文艺,有点像水泥花园,但是偏法式,而且更意识流。没有去刻画心理却让人感到了心理,虚实结合像一个残忍的梦,像四百击一样还原了孩子天然的天真到残忍的破坏欲,也有缺乏交流带来的隔阂。孩子们就是有没头没尾的喜欢与崇拜,这种宅在一个房间达到一种平衡的感觉太让...
评分这一段太精彩了 “Gérard went on repeating: “Paul’s dying; Paul’s going to die”; but he did not believe it. Paul’s death would be part of the dream, a dream of snow, of journeying forever. For though he loved Paul as Paul loved Dargelos, it was by bein...
评分最近99出了本《可怕的孩子》~看了40页了,真不错~之前丫小说国内貌似没出版过吧,只有华东师范出的一套5本的《存在之难》《美女与野兽》啥的。。
评分还以为是保罗和达尔热洛的爱情故事 结果达尔就这么酱油了居然= =……非常谷克多 还算可以
评分记得科克托在哪本传记里写,少女的爱是模仿自己仰慕的人,那其实少年的爱也是。书里面附了大量插图,其他人画得都很简略,只有保罗热慕的达尔热洛画得特别认真特别英俊,明明是个男的还会画出眼睫毛,嗯……
评分正如作者所说你那样:这本书超越了自己超越界限,变成了神话。年轻人的爱恋是任性,炙热,而不计后果的,可怕呀~
评分最后伊丽莎白自杀撞倒屏风,把房间暴露,太像舞台剧收场帷幕扯掉,道具显现在聚光灯下的感觉。戏猝不及防地收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