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是巴金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1944年秋冬的一个晚上,在重庆防空警报解除后的一两个小时,巴金开始了《寒夜》的写作。小说的情节与作者的生活几乎是同步展开的:都是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写完这部小说是1946年的最后一天,上海一个寒冷的冬夜,小说结尾也正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巴金先生曾经说过,写《寒夜》是在作品中生活,他本人就生活在《寒夜》所描述的生活背景中。在那几年中,散文家缪崇群、小说家王鲁彦,还有他的老朋友陈范予,都是害着肺病痛苦地死去的;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他又亲手埋葬了因病得不到很好医治的三哥李尧林。所以,当小说中写到汪文宣为生计而无着、为疾病而痛苦的时候,这些亲友的面孔一一浮现在巴金的脑海中,使他的写作十分投入。
2015年,我又遇到低谷,又想起了《寒夜》。2009年,我从韩师图书馆借出它,那凄冷的文字奇迹般地抚慰了我。2015年,我又从华师图书馆借出了它,我想重现寻找那种把我拉回平衡处的感觉。 二次阅读,我已想不起情节的发展。记忆中汪文宣和曾树生的情感是美好的,而结局应该也是...
评分 评分 评分很想寫些什麽,筆尖在紙上停留良久,卻不知該寫些什麽才是有意義的。就像那個書名,寒冷,黑暗,沒有溫暖,沒有光明,於是,便也失了希望。 幾度停下,欲罷書不看,胸間好像沉沉地壓了什麽,連周圍的空氣都凝重了,呼吸之間,有些哽塞。終究看完了,從書頁間抬起眼,卻覺得恍...
果然是寒夜 总结说就是婆媳关系真难搞 搞不好害死几个人
评分真的受不了男主这样的性格……看的够死了
评分大家就是大家,无需多言。
评分作为一篇小说,未必上乘:人物单一,叙述也粗糙;作为一个时代的断面,还是让人唏嘘的。倘若一个时代逼着人死,就注定会把自己逼上死路。
评分虽然这篇小说没有达到哀而不伤的境界(巴金老人一贯细腻的文字描写把故事衬托得过于凄冷消沉了),但正是这种强大的,可以媲美戏剧效果的文字,让读者越过铺垫之后,可以如身临其境般去观察汪文宣这个媲美果戈理笔下的小公务员的男人的悲欢离合。这是一处在国破的大背景下,一段家亡的故事,文宣这个角色几乎就是将作揖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小人物代表。此外,从曾树生身上衍生的关于现代女性利他和利己的冲突与矛盾,值得我们反复辩证,做为妻子她的做法是挣脱牢笼的自由斗争,还是为一己之私的无情辣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