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饭局通知”到“大脸人生”,从80年代青涩照到“探讨人生”深沉貌
十二幅铅笔线描友情勾勒八十年代回忆 六枚作者新老照片串起二十载北京生活。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2008年4月出版,已逾五载,屡次加印,好评不断。再推出新的“插图纪念版”,一是为了感谢新老读者的厚爱,二是有感于时代的剧变,有感于老六书中所描摹的那个年月,已渐成一曲挽歌。
此时,再次怀念八十年代,其出发点和意义已不只是个人史的回忆,更是为当下的存在寻求信念和暖意。如同老六在新版后记中的发问——在这个纷乱的年代,“我们如何自处?选择怎样的生活?”
这真是一个“大哉问”。时代在剧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经历着非同一般的检验,行走在这个时代中的老六,因为《读库》的结缘,因为个人的选择,共处的是一些能够让人安静下来的人们——“他们让我看到了在末世狂欢的人群中可以做到沉默,在四周纷纷噤声或跪下的时候可以兀自站立,并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让我看到了抗拒某种生活方式并不需要多么悲壮,在这个夸夸其谈的国度里还可以行动。他们在这个怨夫与怨妇充斥的世道里没有申诉个人的冤屈,他们打心眼里爱自己,也爱这个世界,他们的爱是一种切实的行动和勇气,是一种不屑于向你张扬的骄傲和充实。”
插图纪念版除了老六请王增延老师绘制的十二幅插图,还有老六不同时期、不同表情的六张照片。以及一些与“饭局通知“、与新版插图、与人生有关的杂碎文字,以及分量十足的新版后记。
作者简介:
张立宪,人称“老六”,新闻出版从业者,居北京。现主编《读库》丛书。并策划出版《青衣张火丁》、《共和国教科书》等。
自2002年起,以“见招拆招”为网名,发表“记忆碎片”系列文章,在网络世界流传至今。
做为“老六”的张立宪是北京的一大文化中心,对于文化人和文学女青年来说他就是中国人感性的转世灵童。无论是作为饭局召唤人,兰花指的传承者,还是醉后颓然坐下的歌者,有张立宪同志组织饭局,那么革命就不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种口服文化的过程,空气中都充塞着文学的大分子...
评分满嘴痞味,搞笑至深。本来以为丫编书编的人都木了,结果新增的部分还是很愤青。关于八十年代的记忆,我这种80特别后的基本没有。现在有迹可循的那些,比如图书馆里已经用土黄色的封皮装订过的3块钱一本的武侠小说,罗大佑早期听的来的歌,和周润发的电影。而且基本不确定是不是...
评分我想这句话是对每一个书写自己的时代的作者的最好的总结。感谢互联网,它给了一代人在时空的另一端相遇的机会,它让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鸣,让像老六这样的文人骚客又发明了一种如呼吸一般自然的,不必拘泥于行文的语法和规矩,将佯谬和调侃进行到底的写作,与...
评分题记:你们这帮无聊的教师,写出了一堆毫无用处的屎书,不但但欺侮了我们这帮纯良少年的真挚感情,更毁灭了那几颗本应该在春风中摇曳的几颗小树的愿望。 昨天看老六的《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六大学的时候,来了一个英语老师,特美国范儿,告诉大...
评分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消亡的时代。 老六说:怀念八十年代是为当下的存在寻求信念和暖意。 那时候海子还在,海子的诗也在。这厮也可以身无分文就可以走遍大江南北。据说在昌平,丫进任何一家饭馆,对老板说:“我没钱,我可以给你背首诗,你请我吃饭,”老板回答:“我...
六哥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又高大了许多。。。
评分心有余而力不足,力有余而人不足,人有余而时间不足了。——张立宪《歌唱八十年代》P353
评分六哥说:其实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年代.趁着你的青春还有一个尾巴,多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五颜六色的事情吧。当你老了,拥有的只有回忆的时候,也可以是无忌惮的吹着你的牛逼,写一部属于你的记忆碎片。
评分六哥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又高大了许多。。。
评分全书风格按作者自己说法就是:“想起来就写,拎起来就说”,全篇酣畅淋漓,一面摆出绿林好汉草莽的架式,一面又时不时展示一下自己小清新的文风,时而狗急跳墙泼妇骂街一样宣读檄文,时而像传统相声一样丢几个小包袱博读者们哈哈一笑,这就是十年前横行全国的网文嘛,让人又是喜欢又是鄙视,很久没读过了,算是重温了十年前的光景,也重温了人家的青春岁月。这厮太爱背歌词了,没参加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真是可惜了。 以前是通过《读库》认识的张立宪,但没读过他的文字,总以为该是一个大胡子,满脸深沉严肃常年作思考者状的学问家,现在看他和当年那些网络写手们什么宁采臣啊之流没在排档上吆五喝六地斩鸡头烧黄纸赤膊拜个结拜兄弟啥的令人扼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