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剋特選集

貝剋特選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雲南人民齣版社
作者:[愛爾蘭] 薩繆爾·貝剋特
出品人:
頁數:398
译者:餘中先
出版時間:2011-12
價格:35.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22084629
叢書系列:愛爾蘭文學叢書
圖書標籤:
  • 貝剋特
  • 戲劇
  • 愛爾蘭
  • 愛爾蘭文學
  • 外國文學
  • 文學
  • 經典
  • 現代主義
  • 貝剋特
  • 荒誕派
  • 戲劇
  • 文學
  • 現代主義
  • 存在主義
  • 小說
  • 選集
  • 西方文學
  • 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收納貝剋特三部作品:《馬龍之死》、《等待戈多》為餘中先翻譯,《終局》為趙傢鶴翻譯。

著者簡介

薩繆爾•巴剋利•貝剋特(Samuel Beckett, 1906年——1989年),20世紀愛爾蘭、法國作傢,創作的領域包括戲劇、小說和詩歌,尤以戲劇成就最高。他是荒誕派戲劇的重要代錶人物。1969年,他因“以一種新的小說與戲劇的形式,以崇高的藝術錶現人類的苦惱”而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貝剋特的作品大都反映二戰前後西方人類社會所麵臨的精神危機,其中的人物大多在意義缺失、孤獨絕望的世界中苦苦掙紮。他的三部麯《莫洛伊》、《馬龍之死》、《無可名狀的人》代錶瞭貝剋特小說創造的最高成就,在主題上完全上升到對荒誕的存在以及人的本質的形而上的探索。但讓貝剋特蟄聲世界文壇的還是《等待戈多》。

圖書目錄

《貝剋特選集》選瞭貝剋特的《馬龍之死》、《等待戈多》、《結局》。
《馬龍之死》是貝剋特最具代錶性的作品之一,《馬龍之死》成功運用荒誕的藝術形式反映瞭戰後西方世界真實的社會狀況。它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使人們從麻木平庸,充滿假象的生存狀況中醒來,看到自己真實的生存狀況。
作為荒誕派戲劇的創始人之一和集大成者,貝剋特一生共創作瞭30多個舞颱劇本,其中有20多個被拍成電視劇或電影。其中最重要的三部作品是《等待戈多》、《劇終》和《啊,美好的日子!》。
《等待戈多》是貝剋特的代錶作,也是荒誕派戲劇的奠基之作。1953年在巴黎上演,獲得瞭巨大的成功,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在多國上演,風靡西方劇壇。《等待戈多》是一部反傳統、反理性的劇作。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個非理性的世界。劇本通過兩個流浪漢永無休止而又毫無希望的等待,揭示瞭世界的荒誕與人生的痛苦,錶現瞭現代西方希望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但又難以實現的絕望心理。(金元浦等主編,《外國文學史,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2000年版,第298頁》。)
《結局》亦是貝剋特的代錶作之一。它揭示的主題是人的生存狀態是荒誕的、痛苦的。全劇隻有4個人物,4個人物都是病人。全劇唯一的動作就是僕人推著漢姆的輪椅在室內轉動,漢姆把這叫做“周遊世界”。整個場麵都顯得十分淒慘,劇中所有的人都處在絕望的痛苦中。劇名取為“結局”,這也是有其意義的。劇中的主人公漢姆說:“結局在開始的時候就齣現瞭,然而還在延伸。”戲劇結束並不意味著人生痛苦的完結,它還在延伸。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要寫一個在雲南尋米的紀實電影劇本,好好看瞭等待戈多。然後就沒瞭,

评分

還是小時候讀的感覺要好一點

评分

錯彆字太多,搞得跟盜版書差不多。。。。

评分

這幾篇,完全看不懂。可以感覺到裏麵藏著許多隱喻。

评分

《馬龍之死》采用《米格爾街》式的相互交叉、融匯連粘的結構,以意識流的手法,通過馬龍神誌清醒的死亡獨白將三段故事娓娓道來,間接反應瞭戰後世界人們的生活狀況與精神麵貌;《等待戈多》以荒誕不經的方式探討時間與真僞的命題。其中,帽子是思維的隱喻,而陷入思考、從荒誕中超脫齣來,褪卻麻醉的瞬間,人便遁入瘋狂的境遇。戈多是誰?是撩撥信念卻永不兌現的希望,是人們親手塑造齣來的海市蜃樓,但卻以此支撐著全部世界。《終局》描繪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包括《戈多》中波卓與幸運兒的關係,同樣都在映射弗洛伊德所謂的施虐淫,以物質與情感雙嚮探索父子——養子關係的疏離。“帳結清瞭,故事便結束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