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Wu, 中文名吴修铭,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现为哥伦比亚法学院教授,同时是谷歌公司手机部门的负责人。2005年,他被《科学美国人》杂志评为50位科学和技术领袖之一。2007年,他当选为哈佛100位最具影响力毕业生之一。
吴修铭是位作风前卫的学者,参与过以荒诞著称的“火烧人艺术节”;他也坦承破解过iPhone。最为大家所知的是他提出了“网络中立”(Net Neutrality)理论。另外,他曾是帮助奥巴马选举的亚裔之一。
当收音机经历从真空管收音机到半导体收音机,再到电晶体收音机的发展升级时,人们觉得自己的资讯来源美满得无可复加了。当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了电视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电视就是他们所拥有的﹑也是所愿意拥有的最好的资讯媒介。
时至今日,互联网的震撼不亚于以往任何媒介,它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信息量,最便捷的自我表达,最迅速的沟通。互联网似乎比以往任何媒介都具有优越性。在互联网成为这个时代主要的媒介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须臾不可离弃﹑如空气般赖以生存的网络世界会是终极媒介形式吗?
数字思想家吴修铭预言互联网世界的未来—这不是无端的猜想,而是从广播﹑电视﹑电影等信息媒介的发展周期得出的规律:新信息技术的发明;新产业的建立;一段开放的发展期;最终,由行业巨头占据统治地位,掌握着信息流的总阀门(the master switch)。互联网是否也要经历这样的轮回呢?答案在作者的笔端。
《数字化生存》是一本旧书,作者是美国知名专栏作家和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中文初版于1997年,作为上世纪末稚嫩的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案头圣经”,一定程度了助推了当时中国网络经济的第一波浪潮。当年读时,还有些懵懂。经年之后,偶遇的另一本书,再次引发了重...
评分《数字化生存》是一本旧书,作者是美国知名专栏作家和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中文初版于1997年,作为上世纪末稚嫩的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案头圣经”,一定程度了助推了当时中国网络经济的第一波浪潮。当年读时,还有些懵懂。经年之后,偶遇的另一本书,再次引发了重...
评分《数字化生存》是一本旧书,作者是美国知名专栏作家和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中文初版于1997年,作为上世纪末稚嫩的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案头圣经”,一定程度了助推了当时中国网络经济的第一波浪潮。当年读时,还有些懵懂。经年之后,偶遇的另一本书,再次引发了重...
评分历史就是在画着一个又一个圈,每个圈好像从本质上是类似的。 特别是最近的一百年,可以说这个世界已经被人类自己彻底颠覆了。发生了那么多变革之后,乃至现在的年青人可能会觉得一百年前的生活就像远古人类生活一样离他那么遥远。 而这本书就是在展现这一百年的一些关键变革领...
评分贝尔公司上百年的绝对垄断,将很多创新技术冷藏起来,随着它的解体,这些技术得到解放,喷涌而出,孕育出了互联网这个极开放的伟大产物。而触成贝尔公司解体的不单是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思潮向自由市场倾斜,还有日本制造的崛起,逼迫美国自身做出改变。而当今美国面对中...
信息产业中颠覆式创新的历史简述,其内含的政治经济学逻辑的展开。颠覆式创新会在不完全竞争中遭到产业巨头的遏制,政府应该出手反垄断,产业巨头会以公共承运人的形式绑住政府,政府同样会遏制产业中颠覆式创新,言论自由就被控制了。。所谓产业闭合和渠道整合,实在商战中的不二法门,乔布斯当是其中翘楚。如此对比,360和阿里的案例就更醒目了。
评分*随便抽查了几个小案例,竟然都有相关报道……作者实在是太厉害的。但文章本身的趣味性被翻译的拗口打了些许折扣~*
评分从贝尔的有线电话说起,谈了美国的电影院和摄像技术所有者、AT&T和无线电、调幅无线电和调频无线电、电视和有线电话、有线电视和微波传输的信号之间的一系列冲突,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电影、电视、电话、无线电领域托拉斯式的大企业和无数创新技术之间的摩擦。这一切都以托拉斯的胜利告终,直到尼克松时代开始推崇分离主义,各个行业之间被要求保持距离,AT&T也被大卸八块。尽管如此,AT&T最终仍在世纪末恢复了他的大帝国,IT界的巨头苹果则在尝试成为一个新的AT&T,Google则以创新技术推动者的身份试图挑战他们。从这个角度去看待他们试图掌控一切或者拥抱开放的举动就很好理解他们接下来要干什么了。
评分独特的视野,人类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控制。
评分信息帝国的发展史,唉,可惜读它期间发生许多事,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读进去多少,且,实在也没足够的力气重读一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