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范发迪
出品人:
页数:283
译者:袁剑
出版时间:2011-7-1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139296
丛书系列: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图书标签:
  • 博物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历史
  • 清史
  • 文化史
  • 科学史
  • 近现代史
  • 清代在华博物学家
  • 清代
  • 英国
  • 博物学家
  • 在华
  • 科学史
  • 殖民史
  • 文化交流
  • 历史人物
  • 海外学者
  • 学术交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内容简介:清朝建立之初,曾和世界各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后来中国的大门一度被关闭而后又被强行打开,这期间,外国的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队、探险家、科学考察队蜂拥而来,东方古国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惊奇。基于种种不同的目的,他们记录下在华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录数量浩瀚,积存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或私人手中,成为了解清代近三个世纪历史的珍贵资料。由于西方人士观察、思考和写作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的记载比较具体、广泛,比较注重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因而补充了中国史料记载的不足。“编译丛刊”将从中选取若干重要资料译介给国内的读者;对早年问世的具有开拓性、奠基性价值,但不为中国学术界所熟知的作品,我们也将同样给予关注;此外,对反映当代国外清史研究新的学术思潮、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重要成果的学术专著,“编译丛刊”也将及时地介绍给中国学术界。

作者简介

范发迪对英国博物学文化与清代中国文化之间彼此遭遇所进行的研究,既让人欣喜,又给人以启发。这一主题之前很少受到科学史研究者的关注,范发迪的这项工作填补了我们关于非殖民地环境下英国科学实践活动以及十八、十九世纪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的反应当中的诸多空白。除了维多利亚时代博物学家与汉学文化之外,范发迪还特别论及了科学的图像再现、中国的图式分类法、中国出口画、英国的帝国研究体系以及探索之旅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他对对华贸易与中国市场及苗圃的探讨尤其令人着迷。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因此,强烈推荐这本书。

——菲利普·雷保克,《哲学博物学家:十九世纪早期英国生物学中的主题》一书作者

范发迪通过对在中国逐步对外国势力开放过程中的英国博物学家经历活动的专门关注,在科学史研究方面至少作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项关于在华英国博物学家的权威研究(就我所知,这是唯一的),而且,他也迫使我们去重新思考我们在研究科学史过程当中的某些分类问题,其中就包括我们如何去设想科学与帝国主义、西方博物学家与当地民众之间的关系。范发迪的学术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的把握,他的行文明快、紧凑而又简洁。

——伯纳德·莱特曼,《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背景》一书编辑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
导言(原注10条)
第一部分 口岸
第一章 中国商埠中的博物学(原注161条)
1. 神秘花园
2. 交叉的世界,异国的商品
3. 贸易者兼博物学家
4. 园艺师兼采集员
5. 在市场上
6. 在行商的花园里
7. 植物的运输
第二章 艺术、商贸中和博物学(原注84条)
1. 约翰·里夫斯
2. 以图收集
3. 洋画及视觉文化混合
4. 绘制自然
5. 博物学绘画成了文化遭遇的场所
6. 视觉的权威性和知识的生产
第二部分 地域
第三章 科学与非正式帝国(原注134条)
1. 香港植物园
2. 亨利·弗莱彻·汉斯
3. 非正式帝国的机构
4. 科学网络
5. 传教士与商业机构
6. 科学帝国主义与事实型知识
7. 知识与帝国
第四章 汉斯与博物学(原注127条)
1. 初探
2. 汉学兼博物学家
3. 学术身份认同和科学论述
4. 汉学探索与博物学的范畴
5. 中国传统的“博物学”
6. 文本实作
7. 从土龙到扬子鳄
8. 博物学与知识传译
第五章 内地的旅行与实地考察(原注160条)
1. 在华的科学探索
2. 皇家植物园(邱园)的采集员
3. 旅行、行猎与博物学
4. 收集的模式
5. 权力、扮演与文化遭遇
6. 俗民知识
7. 叙事、地图绘制和帝国空间
结语(原注5条)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由美国科学史学者范发迪撰著、袁剑翻译的《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一书,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已于2011年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中文版序、导言、正文二部分共五章、结语、附录、索引等组成,29.1万字。 以博物学的视角剖析...  

评分

“文化遭遇”的内在可能 1936年,周作人写作《螟蛉与萤火》,开首便说到中国人拙于观察自然,往往喜欢把自然和人事联系在一起,或使之儒教化,将自然的现象加以伦理的解说,如慈乌反哺,羊羔跪乳一类;或使之道教化,如桑虫化为果蠃,腐草化为萤虫。“自然科学在中国向不发达...  

评分

这是具体链接: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1/12/17/716734.shtml “博物学”(natural history)在我们目前的知识框架中居于很边缘的地位,因为在当代科学中已经没有了它的正统位置。当然,在科学史研究领域中,博物学史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读完范发迪教授...  

评分

这本书被《南方都市报》10月31日的“新书快睇”专门推介了,希望能更多地激起我们对博物学的关注。 爱博物学,实际上也是低碳生活的一种体现~~~ 爱博物学,实际上也是低碳生活的一种体现~~~ 爱博物学,实际上也是低碳生活的一种体现~~~ 爱博物学,实际上也是低碳生活的一...

评分

由美国科学史学者范发迪撰著、袁剑翻译的《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一书,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已于2011年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中文版序、导言、正文二部分共五章、结语、附录、索引等组成,29.1万字。 以博物学的视角剖析...  

用户评价

评分

有趣有趣 但感觉铺的比较开 深入较少 很多可以展开谈的地方没有展开

评分

这个角度很有意思,作者每一章的结构都遵循介绍-行文-总结,读起来也很友好,是论文写作的范文。译者老师译文也非常流畅好读,是中央民大的老师,硕士论文获过人大清史所的优秀论文。查看袁老师的简介后,更是惊叹袁老师太学霸了。

评分

有趣

评分

非常好玩的一本书,读起来饶有趣味,可以说是描述了中国的小动物小植物们被西方科学化分类的历史~~书中的注释也十分详细,对很多问题都有介绍。

评分

好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