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罗伯森等著的这本《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
,聚焦于过去30年间反复出现的七大重要主题:身份、身体、时间、场所
、语言、科学与精神性。第一章提供了对该阶段世界当代艺术的一个简明
的概括,分析了五种关键性的变化(新媒介的兴起、对多样性的日益关注
、全球化、理论的影响以及与日常视觉文化的互动)如何导致了艺术世界
边界的急剧拓展。接下来的七章,每一章都介绍了各个主题;提供了对该
主题的历史影响的纵览;详尽地分析了当代艺术家们是如何在具体的作品
里对该主题作出回应和表现的;最后是两位在其作品里广泛探索过该主题
的当代艺术家的档案。
《当代艺术的主题》第二版分析了来自各种不同种族、文化和地理背
景的艺术家(包括将近2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大量材料、技法、理论观
点和风格方法。在时间上,它正好构成了影响深远的H·H·阿纳森的《西
方现代艺术史》和《西方现代艺术史:80年代》的一个姐妹篇,从而将现
当代艺术史的研究推进到真正的当下。
本书是沈语冰编辑出版的“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系列中的一本,但似乎是质量较低的一本。理论性很低,草草将80年代的艺术划分为七大重要主题: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与精神性。这当然是一种策略,却是一种危险的策略。不过前言中作者明确说明:本书主要为教学导读...
评分本书是沈语冰编辑出版的“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系列中的一本,但似乎是质量较低的一本。理论性很低,草草将80年代的艺术划分为七大重要主题: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与精神性。这当然是一种策略,却是一种危险的策略。不过前言中作者明确说明:本书主要为教学导读...
评分本书是沈语冰编辑出版的“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系列中的一本,但似乎是质量较低的一本。理论性很低,草草将80年代的艺术划分为七大重要主题: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与精神性。这当然是一种策略,却是一种危险的策略。不过前言中作者明确说明:本书主要为教学导读...
评分本书是沈语冰编辑出版的“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系列中的一本,但似乎是质量较低的一本。理论性很低,草草将80年代的艺术划分为七大重要主题: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与精神性。这当然是一种策略,却是一种危险的策略。不过前言中作者明确说明:本书主要为教学导读...
按需。
评分按需。
评分第五章 场所 正好是我最近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比较有用 2014看了一些大展,艺术史有自己的脉络,了解的艺术作品不够多,但是不太重要,我们就像一棵大树,自然生长就好。
评分第五章 场所 正好是我最近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比较有用 2014看了一些大展,艺术史有自己的脉络,了解的艺术作品不够多,但是不太重要,我们就像一棵大树,自然生长就好。
评分本书是沈语冰编辑出版的“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系列中的一本,但似乎是质量较低的一本。理论性很低,草草将80年代的艺术划分为七大重要主题: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与精神性。这当然是一种策略,却是一种危险的策略。不过前言中作者明确说明:本书主要为教学导读之所有,罗列主题、罗列艺术界的常用词(后人类啊,hybridity啊,identity politics啊等等),至少给入门读者一个领会当代艺术在干嘛的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