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经《巴黎评论》授权,我们从中挑选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近四十八位受访作家的访谈,分三卷陆续出版。第一卷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厄普代克、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贝托•埃科。
杜鲁门•卡波蒂、欧内斯特•海明威、亨利•米勒、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约翰•厄普代克、杰克•凯鲁亚克、加西亚•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阿兰•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斯蒂芬•金、奥尔罕•帕慕克、翁贝托•埃科
《巴黎评论》是由几个美国人于1953年在法国巴黎创立的一份文学季刊,刊物的内容着重于作家的创造性工作——小说和诗——也不排斥批评,但不希望刊登那些夹杂各种意识形态的批评,只要那些最能揭示作家创造力的批评,特别是让作家谈论自己的创作。“作家在工作”这个著名的访谈...
评分《巴黎评论》是由几个美国人于1953年在法国巴黎创立的一份文学季刊,刊物的内容着重于作家的创造性工作——小说和诗——也不排斥批评,但不希望刊登那些夹杂各种意识形态的批评,只要那些最能揭示作家创造力的批评,特别是让作家谈论自己的创作。“作家在工作”这个著名的访谈...
评分第一次看到《巴黎评论》的名字,很好奇,明明是英语的,为啥叫《巴黎评论》?后来慢慢知道,美国上流社会和精英知识分子多半有“恋欧癖”(europhile),尤其恋法国巴黎,前有海明威《流动的盛宴》,今有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为证。《巴黎评论》就是个美国阔少爷在巴黎创...
评分谈论写作的书 给GQ的专栏 你一定看过这样的电视节目,电影演员或者电视剧演员谈论他们是如何表演的,比如大冬天的要拍一场雨雪中的戏,他们就要喝点儿二锅头,穿上军大衣,演完了冻得跟孙子似的,又比如他们要拍一场激情戏,总也进入不了状态,然后男演员吃了口大蒜使劲吻女...
评分初讀此書是抱著學習採訪的目的的。誰知一看進去就被作家們精彩的言談所吸引,把這事忘得一干二淨了。不過讀到一半的時候,我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了這些訪談的作者身上,原因是訪談越來越沒意思了。 看了一下,這些訪談是依據時間順序排列的,越靠後的也就是越近的採訪。很容易...
读海明威和卡波蒂的访谈最有收获,格里耶骂萨特深得我心,昆德拉又在贩卖小说理论,最无趣的是凯鲁亚克,我只有四个字评价:一无是处。
评分不仅仅是作家的心得体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2012出的人文类最佳翻译书籍,我深深的喜欢
评分写作是极度需要耐心,自律,另外还要有一颗对自己残酷的心,之后才是才华。
评分昨晚上又失眠了,于是看完了杜鲁门•卡波蒂和村上的访谈,好看得很,杜鲁门说最爱做的事情依次是谈话、阅读、旅行、写作,然后说,嘿,小妞,聊了这么久,难道你没看出我最爱谈话吗?在失眠的夜晚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评分蛮好玩的,另外每篇前面都会放一页被访问作家的手稿,有几位光看手稿就晓得脑子不太正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