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特稿2012~2013》精选了中青报《冰点周刊》2012~2013年最具影响力的冰点特稿。
在喧嚣嘈杂、光影浮动的时代中,冰点记者以少有的悲悯、诚恳、勇气与专业操守,将焦点对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努力发现被遮蔽的生活与被覆盖的希望:从罹患绝症的北漂到四平米里蜗居的农民工,从以为村野立传为己任的中国老汉到打捞种族屠杀受害者生平的德国艺术家,从不为人知的艾滋病感染者到默默无闻的盲人足球队员……
透过他们,你能看到自己的同胞——那些老人、那些孩子、那些青年、那些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沉默的大多数——在经历怎样的悲欢离合。透过他们,你会想起一些被忽视、被遗忘,甚至被屏蔽的人与事。透过他们,你会发现一些没有被压倒、也不可能被吞噬的价值。透过他们,你能感受到冰点对社会与时代进行着真诚、理性、持久的叩问与思考。
从小人物的生存、情感与心灵出发,呈现大时代的浮沉与变迁,并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信仰与价值,愿冰点能给予每个普通人一份前行的温暖与力量!
徐百柯,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冰点周刊》主编,著有《民国风度》。
近来福州的天气不好,真应了“夏天的脸,说变就变”这句老话,明明刚才还是艳阳高照,滚滚的雷声已在耳畔炸响,等你回神的时候,斜风骤雨已将你裹挟其中。也正因为这样,最近的我特别喜欢雨过天晴时的蓝天,只要有可能,我都要驻足下来用眼睛和手机一同保存下这份碧空中的宁静...
评分一直认为,好的媒体人被迫炮制出的垃圾和他们的垃圾同事故作先锋状弄出的求赞专题都是最污染眼球的东西,所以不好意思,基本不看报纸,尤其不看大悲大喜的专题特稿之类。 不过从上一册《永不抵达的列车》开始认识了中青报的冰点周刊,读过感觉有种并非哗众取宠的平实感。而这册...
评分如果说摄影师的镜头就是他的良心,那么、我相信记者的笔也是有着同样的重量。社会就是一部书,有着各式各样有温度的故事。很多被时间掩埋了的社会群体,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即便没有人伸出援手,但至少也不应该被遗忘。他们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一直会存在下去……差的只是你愿...
评分如果说摄影师的镜头就是他的良心,那么、我相信记者的笔也是有着同样的重量。社会就是一部书,有着各式各样有温度的故事。很多被时间掩埋了的社会群体,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即便没有人伸出援手,但至少也不应该被遗忘。他们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一直会存在下去……差的只是你愿...
评分《冰点特稿2012-2013》 ——徐百柯主编 文/onlineforever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序言可以沿用这么多年而不褪色、也不改变论调的情况,这样的序言的生命力在哪里?这样的序言的叙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否有着某种申请的自然规律性的内容存在?这些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读完序言就感觉到...
3.5星。故事写得都很好,但放到一起看,怎么都感觉不太对。也许特稿还是最适合单篇看,很难成体系。这本书的读法是,想起来看两篇,而且是随手翻,翻到哪看哪,不适合从头读到尾,很奇怪的感觉。
评分#先陈述事实 事实都无法冷静陈述的话 那就先再想想# 这是一本好合辑。今晚看到一些调整有感,然后想起前些日子王兴的话 相比谈模糊边界,专注可能会更好。
评分不只是时事政治、突发事件、耸人听闻、猎奇向的新闻能吸引眼球能写出好新闻,一些平凡角落里的平凡人身上也有一些并不关于实事热点但却事关生命与尊严、个人与时代的小新闻可以写出好新闻。给冰点以温暖的角度,给沉默的大多数以温暖、勇气和力量。结语略俗,但真的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读。
评分装帧可以。
评分让这历史的车轮,也成为生命中的年轮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