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学关系研究

中法文学关系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孟华
出品人:
页数:308
译者:
出版时间:2011-6
价格:40.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9080124
丛书系列: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
图书标签:
  • 比较文学
  • 法国文学
  • 孟华
  • 中法文学关系
  • 博士论文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中国
  • chez_moi
  • 中法文学关系
  • 文学比较
  • 中法文化交流
  • 法国文学
  • 中国文学
  • 跨文化研究
  • 文学史
  • 比较文学
  • 文化关系
  • 双语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法文学关系研究》以中法文学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影响/接受、翻译、媒介、形象等各个层面对中法文学关系进行研究。这些论文大多是个案讨论,作者在坚持“事实联系”的实证方法的基础上,也采用了其他适用的理论与方法论。《中法文学关系研究》中部分论文还涉及与国际文学关系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论探讨。

作者简介

孟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1967年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1988年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巴黎四大)获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中法文学文化关系研究、18世纪研究、形象研究。主要著作有:《伏尔泰与孔子》、《比较文学形象学》(译著)、《法国文化史》(合著)、Visions de l’autre : Chine, France(《交互的镜像:中国与法兰西》)、《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集著)等。

目录信息

目录

自序:我与比较文学

理论与方法论探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试论国际文学关系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移花接木”的奇效
——从儒学在17、18世纪欧洲的流传看误读的积极作用
试论他者“套话”的时间性
为“X与Y”模式一辩
形象学研究要注重总体性与综合性
比较文学形象学论文翻译、研究札记(节选)
翻译中的“相异性”与“相似性”之辩
——对翻译与文化交流关系的思考与再思考
汉学与比较文学

中法文学、文化关系研究

中法文化交流
《中国孤儿》批评之批评
伏尔泰又一出取材自中国的悲剧——《伊蕾娜》
试论中国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间接影响
——以伏尔泰论中国为例
伏尔泰笔下的乌托邦与中国
“风流寡妇”母题在东西方的流变
1740年前的法国对儒家思想的译介和接受
启蒙泰斗伏尔泰向中国销售钟表的计划
18世纪一场关于中国人起源论争的启示
中国文学中一个套话化了的西方人形象
——“洋鬼子”浅析
从艾儒略到朱自清:游记与“浪漫法兰西”形象的生成
试论汉学建构形象之功能
——以19世纪法国文学中的“文化中国”形象为例
法国汉学家德理文的中国情结
——对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成败的文化思考
19世纪法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永远的圆明园
——法国人眼中的“万园之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套话”,译介,形象研究

评分

孟华教授不愧是从中法文学关系出身的,相同的材料从不同角度阐发,说明不同的问题,信手拈来。另外其问题意识也令人佩服。

评分

曾有幸亲访孟华老师家,孟华老师人很nice,虽然年岁也不小了,但思维依然很敏捷。孟老师对形象学的推介和研究,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上注定将成为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评分

重大引路书籍。孟华老师的论文内容扎实,视野丰富,颇具广度深度,又没有学究气,运用多种视角和方法论,研究中法比较文学必读书目,连引文涉及的文献都很有价值,值得一读再读反复琢磨。加油!

评分

引我走向比文的是导师跟导师之导师,可惜先跟我发生精神恋爱的是德语…时机多重要,不过孟老师说,整体的文化氛围(atmosphere)也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