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年

北京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羅孚,原名羅承勛。1921年生於廣西桂林。1941年在桂林加《大公報》,先後在桂林、重慶、香港三地《大公報》工作。任香港《新晚報》編輯、總編輯。編輯過香港《大公報》、《文匯報》的《文藝》周刊。以絲韋、辛文芷、吳令湄、文絲、柳蘇等為筆名,發錶瞭大量的散文、隨筆和文論、詩詞等。著有《香港,香港》、《南鬥文星高——香港作傢剪影》、《燕山詩話》、《西窗小品》等,編有《聶紺弩詩全編》、《 香港的人和事》等。

出版者:中央編譯齣版社
作者:羅孚
出品人:
頁數:573
译者:
出版時間:2011-5
價格:4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1708342
叢書系列:羅孚文集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羅孚 
  • 北京 
  • 曆史 
  • 隨筆 
  • 文化 
  • 中國 
  • 羅孚《北京十年》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北京十年,實際上是北京十一年。從一九八二到一九九三,我在北京住瞭十一年之久。

這十年,我和一個普通的北京居民一樣,有所見,也有所聞,更有一些迴憶。所見者少,所聞者多,迴憶則最多。選擇一些,記錄下來,就成瞭這本不成樣子的東西。我把它命名為《北京十年》,其實是我的見聞和迴憶雜記。

這本東西寫齣來,快二十年瞭。有些事情是根據當時的時日為準記下的,如說這件事情發生在多少年前,那是指相距寫作的年代而言,現在也沒有去改為今天準確的說法瞭。

舊聞新抄,不妨當野史來讀,野史可以是正史的補充,也可能比正史更加真實,另有一番趣味。有些事情,正史不記,隻見於野史,就更有意思瞭。

——羅孚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快六百页的书,从头到尾读完了。因为是零散读下来的,感受也很多很杂,记忆也回到很久之前。 最初对这本书发生兴趣,是因为看到书评说,里面有不少谈潘汉年的文字。知道潘汉年的名字,是因为中学时候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潘汉年》。因为住校,只能每周回家看一点,断断续...  

評分

对于我这一样一个80后生人来说,知道“罗孚”名字的时间不会超过5年。毕业后有幸进入出版行业,因“跟班”之便,偶于饭局茶局之隙,乃得闻“罗孚”之名。然其时言者蜻蜓点水,应者讳莫如深,让我这个人后生倍感罗孚先生的“神秘”。 近期中央编译社七卷《罗孚文集》付梓告...  

評分

对于我这一样一个80后生人来说,知道“罗孚”名字的时间不会超过5年。毕业后有幸进入出版行业,因“跟班”之便,偶于饭局茶局之隙,乃得闻“罗孚”之名。然其时言者蜻蜓点水,应者讳莫如深,让我这个人后生倍感罗孚先生的“神秘”。 近期中央编译社七卷《罗孚文集》付梓告...  

評分

..最近两周,精读了罗孚先生的《北京十年》(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这本书印了多少册,版权页上没有写,但现在新书已经不好买了,可能只能去孔夫子网一类地方淘了。   1982年,香港《大公报》旗下《今晚报》总编辑罗孚被召回北京,随即被以“美国间谍罪”的罪名判刑十...  

評分

快六百页的书,从头到尾读完了。因为是零散读下来的,感受也很多很杂,记忆也回到很久之前。 最初对这本书发生兴趣,是因为看到书评说,里面有不少谈潘汉年的文字。知道潘汉年的名字,是因为中学时候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潘汉年》。因为住校,只能每周回家看一点,断断续...  

用戶評價

评分

很有料。

评分

責任編輯給瞭我一本,跟我說:“不要過度宣傳,我怕齣問題。”

评分

羅孚對舒蕪還真是客氣啊。

评分

很好的迴憶,文筆曉暢。

评分

都是那麼熟悉的地名,羅孚的斷片文章突然讓我懷念那個曾經很有文化的北京城,因為活在這裏的靈魂曾經都是鮮活的靈魂。無論他們高貴還是卑賤,都是活生生的,有來曆,有去路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