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探源

唯識學探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釋印順
出品人:
頁數:143
译者:
出版時間:2011-4
價格:13.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1078534
叢書系列:印順法師佛學著作係列
圖書標籤:
  • 佛學
  • 印順
  • 唯識
  • 佛教
  • 宗教
  • 唯識學
  • 哲學
  • 思想史
  • 唯識學
  • 佛教哲學
  • 中國佛教
  • 意識研究
  • 哲學史
  • 佛教思想
  • 玄學
  • 唯識宗
  • 佛教文化
  • 認知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唯識學探源》內容簡介:唯識學的確立,雖是西元四世紀的事情。但如要從曆史的見地,去考察它思想的源泉與發展申的演變,那就不能不從原始佛教研究起,不然,不但不能明白思想的來源,也不能從佛教的立場,給予正確的評價。

釋印順編著的《唯識學探源》分為原始佛教的唯識思想、部派佛教的唯識思想兩編,介紹瞭原始佛教思想概說、原始佛教所含蓄的唯識思想、部派佛教概說、本識論探源等內容。

著者簡介

釋印順(1906—2005),當代佛學泰鬥,博通三藏,一生遊心法海,講學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佛學著作四十餘種,陸續結集為《妙雲集》(24冊)、《華雨集》(5冊)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等專著。印順法師對佛教的教史、教理與教製作瞭廣泛、深入、係統的梳理與闡釋,建立瞭博大精深的思想體係,成為漢語佛學研究的重要典範,受到海內外學術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圖書目錄

題唯識學探源
自序
上編 原始佛教的唯識思想
第一章 原始佛教思想概說
第一節 原始佛教界說
第二節 原始佛教的根本思想
第三節 緣起的解釋
第一項 緣起支數的考察
第二項 五支說的解說
第三項 十支說的解說
第四項 十二支說的解說
第五項 諸說的融貫
第二章 原始佛教所含蓄的唯識思想
第一節 唯識思想的幾個觀念
第二節 原始佛教與唯識思想
下編 部派佛教的唯識思想
第一章 部派佛教概說
第一節 部派分裂的概況
第二節 部派思想的分化與趨勢
第二章 本識論探源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犢子係與本識思想
第三節 說一切有係與本識思想
第一項 說轉部的勝義補特伽羅
第二項 有部的假名我與犢子係不可說我的關係
第三項 經部譬喻師的細心說
甲 細心相續
乙 王所一體
第四節 分彆說係與本識思想
第一項 分彆說係心識論概說
第二項 一心相續
第三項 心性本淨
第四項 五法遍行與染俱意
第五項 有分識
第六項 細意識
第五節 大眾係與本識思想
第一項 大眾係的特色
第二項 遍依根身的細意識
第三項 生起六識的根本識
第三章 種習論探源
第一節 種習思想概說
第二節 微細潛在的煩惱
第一項 隨眠
第二項 習氣
第三項 阿賴耶
第三節 業力的存在
第一項 概說
第二項 各派對業力存在的異說
第三項 結說
第四節 有漏種子
第一項 說轉部的一味蘊
第二項 化地部的窮生死蘊
第三項 大眾部的攝識
第四項 經量部的種習
第五節 無漏種子
第一項 有部的解說
第二項 經部的解說
第三項 大眾分彆說係的解說
第四章 無境論探源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評分

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評分

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評分

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評分

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用戶評價

评分

行傢推薦,作手自是不凡。印順法師此書乃是梳理佛教各派所含唯識學之理路,但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的讀者仍是如隔屏山。待拿到實體後重讀。

评分

本書從小乘各部派(我於小乘佛教分期知之甚少,讀來較為吃力)中鈎玄唯識思想,唯識之根源在原始佛教十二支無明緣起中已有所錶,至上座部則末那識、染淨、習性、有漏無漏等皆備而推演,太虛大師所謂“起非一緣,流長而源遠”

评分

太難,囫圇吞棗

评分

1、看得好艱難。2、真的佛學是具有思辨性的。3、散亂中抓到一句關於王陽明的話。王的本心說是緻良知,佛學本心說是自淨,無善無惡。。哪個是真本心。繼續讀。

评分

有內容,有味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