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佛學 印順 唯識 佛教 宗教 唯識學 哲學 思想史
发表于2025-02-03
唯識學探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唯識學探源》內容簡介:唯識學的確立,雖是西元四世紀的事情。但如要從曆史的見地,去考察它思想的源泉與發展申的演變,那就不能不從原始佛教研究起,不然,不但不能明白思想的來源,也不能從佛教的立場,給予正確的評價。
釋印順編著的《唯識學探源》分為原始佛教的唯識思想、部派佛教的唯識思想兩編,介紹瞭原始佛教思想概說、原始佛教所含蓄的唯識思想、部派佛教概說、本識論探源等內容。
釋印順(1906—2005),當代佛學泰鬥,博通三藏,一生遊心法海,講學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佛學著作四十餘種,陸續結集為《妙雲集》(24冊)、《華雨集》(5冊)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等專著。印順法師對佛教的教史、教理與教製作瞭廣泛、深入、係統的梳理與闡釋,建立瞭博大精深的思想體係,成為漢語佛學研究的重要典範,受到海內外學術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 B946.3/7720-1
評分太虛大師的虛寫的簡明剛勁,佛法智慧如海,不單在信仰上在義理上都是吸引著人的,僅就唯識學都都紛紜復雜,絕不能把它概括成民眾信仰。囫圇吞棗也是看書的好方式!不求甚解、隨緣看書也不錯的。
評分六七月間,匆匆買瞭,在森林公園的長凳上讀瞭一下午。頗不易讀的一本書。
評分1、看得好艱難。2、真的佛學是具有思辨性的。3、散亂中抓到一句關於王陽明的話。王的本心說是緻良知,佛學本心說是自淨,無善無惡。。哪個是真本心。繼續讀。
評分阿彌陀佛!“實無外境,唯有內識”。九月四日。八月初七。還“唯識論”一筆巨額心債。當下心安些許。學佛或進新境。感恩法師。祈福!
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評分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評分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評分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評分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唯識學探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