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探源

唯识学探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释印顺
出品人:
页数:143
译者:
出版时间:2011-4
价格:1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78534
丛书系列: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图书标签:
  • 佛学
  • 印顺
  • 唯识
  • 佛教
  • 宗教
  • 唯识学
  • 哲学
  • 思想史
  • 唯识学
  • 佛教哲学
  • 中国佛教
  • 意识研究
  • 哲学史
  • 佛教思想
  • 玄学
  • 唯识宗
  • 佛教文化
  • 认知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唯识学探源》内容简介:唯识学的确立,虽是西元四世纪的事情。但如要从历史的见地,去考察它思想的源泉与发展申的演变,那就不能不从原始佛教研究起,不然,不但不能明白思想的来源,也不能从佛教的立场,给予正确的评价。

释印顺编著的《唯识学探源》分为原始佛教的唯识思想、部派佛教的唯识思想两编,介绍了原始佛教思想概说、原始佛教所含蓄的唯识思想、部派佛教概说、本识论探源等内容。

作者简介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一生游心法海,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佛学著作四十余种,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专著。印顺法师对佛教的教史、教理与教制作了广泛、深入、系统的梳理与阐释,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重要典范,受到海内外学术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目录信息

题唯识学探源
自序
上编 原始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一章 原始佛教思想概说
第一节 原始佛教界说
第二节 原始佛教的根本思想
第三节 缘起的解释
第一项 缘起支数的考察
第二项 五支说的解说
第三项 十支说的解说
第四项 十二支说的解说
第五项 诸说的融贯
第二章 原始佛教所含蓄的唯识思想
第一节 唯识思想的几个观念
第二节 原始佛教与唯识思想
下编 部派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一章 部派佛教概说
第一节 部派分裂的概况
第二节 部派思想的分化与趋势
第二章 本识论探源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犊子系与本识思想
第三节 说一切有系与本识思想
第一项 说转部的胜义补特伽罗
第二项 有部的假名我与犊子系不可说我的关系
第三项 经部譬喻师的细心说
甲 细心相续
乙 王所一体
第四节 分别说系与本识思想
第一项 分别说系心识论概说
第二项 一心相续
第三项 心性本净
第四项 五法遍行与染俱意
第五项 有分识
第六项 细意识
第五节 大众系与本识思想
第一项 大众系的特色
第二项 遍依根身的细意识
第三项 生起六识的根本识
第三章 种习论探源
第一节 种习思想概说
第二节 微细潜在的烦恼
第一项 随眠
第二项 习气
第三项 阿赖耶
第三节 业力的存在
第一项 概说
第二项 各派对业力存在的异说
第三项 结说
第四节 有漏种子
第一项 说转部的一味蕴
第二项 化地部的穷生死蕴
第三项 大众部的摄识
第四项 经量部的种习
第五节 无漏种子
第一项 有部的解说
第二项 经部的解说
第三项 大众分别说系的解说
第四章 无境论探源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评分

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评分

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评分

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评分

法师登坛好以四阿含之圣谛为准的。盖以阿含为万法之宗而佛亲说者。不免贻口实于惯于叹大褒圆之大乘学者。谓二乘悉佛亲说。而小乘为方便。大乘为究竟。探大乘之源于小乘不啻欺师灭祖。近于世俗学者之历史主义的谬论。但既然悉为佛说。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无方便。圆音异...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从小乘各部派(我于小乘佛教分期知之甚少,读来较为吃力)中钩玄唯识思想,唯识之根源在原始佛教十二支无明缘起中已有所表,至上座部则末那识、染净、习性、有漏无漏等皆备而推演,太虚大师所谓“起非一缘,流长而源远”

评分

印顺法师文风可能有些不好,但是本书还是值得反复阅读的!

评分

1、看得好艰难。2、真的佛学是具有思辨性的。3、散乱中抓到一句关于王阳明的话。王的本心说是致良知,佛学本心说是自净,无善无恶。。哪个是真本心。继续读。

评分

太难,囫囵吞枣

评分

1、看得好艰难。2、真的佛学是具有思辨性的。3、散乱中抓到一句关于王阳明的话。王的本心说是致良知,佛学本心说是自净,无善无恶。。哪个是真本心。继续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