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锡(1884-1955),字季豫,号狷庵。中央研究院院士,语言学家、目录学家、古文献学家。
祖籍湖南常德,1884年2月9日出生于河南商丘常德县长茅岭。少年立志读书求知,能诗善文,博闻强记,长于著述。14岁作《孔子弟子年表》。15岁又注《吴越春秋》。18岁乡试中举人。曾任吏部文选司主事。科举废除后,在常德师范学堂任教。1927年去北平,参加审阅《清史稿》,受私立辅仁大学校长陈垣赏识,被聘为讲师,主讲目录学。随后又在北京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教目录学。1931年被聘为辅仁大学教授,兼任国文系主任。1942年,兼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9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委员。1955年1月2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2岁。
余嘉锡一生治学的主要方面就是继承乾嘉文献考据学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治学之鈅,重视掌握目录以求博通群书。他一生读书涉猎极广,自称:“史、子两部,宋以前书未见者少;元明以后,亦颇涉猎。”(见《四库提要辩证》序录)他的书斋名“读已见书斋”,主要以明清精刻本为主,但他对传世典籍阅读之广,钻研之深,分析之细微,考辨之切当,都是超越前人的。
主要著作有《目录学发微》、《古书通则》、《四库提要辩证》、《世说新语笺疏》以及《余嘉锡论学杂著》等。其中《四库提要辩证》一书,为毕生精力所萃,它就原著指陈得失,旁征博引,考证详实,声振国内外,为学术界的一部名著。而《世说新语笺疏》于校诂文字外,尤重于魏晋人事的品评与对原著的史实考案。他说:“一生所著甚多,于此最为劳粹。”这部书是后人研读古典名著《世说新语》的最佳版本。
《中华国学文库:世说新语笺疏》内容简介:1920年,中华书局在创办人陆费伯鸿先生的主持下,开始编纂《四部备要》。这套汇集三百三十六种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经史子集的“最要之书”,校订成“通行善本”,以精雅的仿宋体铅字排印。一经推出,即以其选目实用、文字准确、品相精美、价格低廉的鲜明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国人研治学问、阅读典籍的需要,广受欢迎。丛书中的许多品种,至今仍为常用之书。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倡导系统整理中国传统文献典籍。六十馀年来,在新的学术理念和新的整理方法的指导下,数千种古籍得到了系统整理,并涌现出许多精校精注整理本,已成为超越前代的新善本,为学界所必备。
同时,随着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快速发展,全社会对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国学,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让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得到继承和创新,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弘扬,普惠全人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当此之时,符合当代国民阅读需要的权威的国学经典读本的出现,实为当务之急。于是,《中华国学文库》应运而生。
且不言“虚谈废务,浮文妨要”,合宜与否;或标榜,或诬谤,多攒造不实之词,即令人慨然兴起“书册所载,有不可尽信者”;或脱文,或误书,或衍字,遂致不可解,益增琐细不经;于是恍然悟得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之意,所谓“薄物细故,虽不知无害也”。
评分《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
评分德行六则:荀氏八龙一典出自荀氏家语,非常怀疑是自家人溢美之词,另外,若荀家有第九子,无德无能,估计也不会被排除出荀氏九龙之列,排排坐吃果果由来已久,非近世之独创 另外笺注所载朱晦庵对荀文若节操的评论令人骇笑,朱晦庵双重标准玩的太过娴熟利落,求人苛责而对己宽容...
评分最近读翻 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 笺疏(余嘉锡),有一点感受:1,附会牵强很多,连带晋书因为喜欢引用小说也被后世鄙薄。2,有些审美疲劳,对名士的赞美之词似乎翻来覆去,覆去翻来;以前对魏晋六朝十分向往,读了世说之后反而有些不以为然了。 不过无论如何,朝不保昔...
附人稱表,靈寶作靈實,小誤。
评分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名士云者,多是无傲骨而有傲气者。余先生之笺疏,是“名士气”的解毒剂。是笺疏作于抗战时期,对某些魏晋名士之无耻畸行,揭露无遗。为人须平正,行事须踏实。小节不谨而引以为豪者,一遇大事,即难保大节。
评分文献课上老师提了一下,回来自己去买了,很不错~
评分无需多言。。。。。。。。
评分附人稱表,靈寶作靈實,小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