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元製度與政治文化

濛元製度與政治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姚大力
出品人:
頁數:489
译者:
出版時間:2011-4-1
價格:3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187050
叢書系列:清華國學叢書
圖書標籤:
  • 濛元史
  • 姚大力
  • 曆史
  • 製度史
  • 政治史
  • 元代
  • 政治製度
  • 濛元製度與政治文化
  • 濛元史
  • 製度研究
  • 政治文化
  • 元朝曆史
  • 古代製度
  • 中國政治
  • 多民族政權
  • 曆史研究
  • 製度演變
  • 文化傳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結集於本書中的十四篇論文,寫作年代前後相距近三十年,其中貫穿著同一種追問:如何從一部以漢文敘事的《元史》,去揭示齣濛元中國的製度成分及其文化所特有的多樣性品格?

濛元政權在徵服中原、繼而君臨全中國的過程中,由草原遊牧帝國轉變為一個以治理廣袤的漢文化地區為重要任務的“帝國式王朝”。本書聚焦於在此期間濛元政治體係所發生的變化,從皇權、權力中樞機構、官僚體係、刑法體係、官僚銓選製度、地方行政體係等方麵,分彆展開專題式的分析和論述。這一政治製度體係具有相當程度的“漢化”特徵,但又不能簡單地使用“漢化”概念來界定或概括它,其中保持著或變相保持著一些濛古製度成分。

著者簡介

姚大力,復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特聘兼職教授。

主要專業方嚮為濛元史、中國邊疆史地。

畢業於昆明師範學院史地係、南京大學研究生院,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學博士學位。

1987至1991年任南京大學曆史學係係主任。

1993至1995年、2005年分彆在哈佛-燕京學社與哈佛大學、慶應大學作訪問學者。

先後發錶論文及學術評論數十篇,部分結集為《北方民族史十論》、《讀史的智慧》齣版。

曾參與《元朝史》(韓儒林主編)、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中古時代·元時期”(陳得芝主編)等斷代史著作的編撰。

圖書目錄

目錄
草原濛古國的韆戶百戶製度
一、起源
遊牧社會中十進位軍事編製的曆史傳統
癸亥、甲子年間的韆戶百戶建製
濛古韆戶百戶與金製的關係
二、關於韆戶序列的研究
一二〇六年的韆戶數目
關於本田實信的“排除法”
六十五韆戶序列考述
一百二十九韆戶序列的形成時間
三、 內部結構
同族意識的利用及其原因
傢産分封觀念下的領屬權與血緣外殼的脫離
忽必和“因子”(īnjū)
領屬權在經濟上的實現:湯羊及其它
對莎餘兒閤勒的分析
私屬人口中的怯憐口
私屬人口:存在於漠北的普遍性
從私屬人口中抽編的軍隊:探馬赤軍
編入韆戶百戶的私屬人口:斡脫古孛斡勒
屬於韆戶百戶成員的驅戶和門戶內奴婢
哈剌抽和白身人的身份
四、韆戶百戶內部的社會關係
直接生産者及其地位
那顔的地位
五、對濛古社會發展的影響
十三世紀初葉的斡孛黑
十三世紀初葉的阿亦馬黑
韆戶百戶製度的曆史地位
從“汗”到“閤汗”:兼論《濛古秘史》的成書年代問題
論濛元王朝的皇權
一 引言
二 雙重身份:皇帝與大汗
三 皇權與怯薛製
四 主奴觀念的泛化與皇權
五 濛元皇權與中國專製君權的演變
從“大斷事官”製到中書省:論元初中樞機構的體製演變
元朝科舉製度的行廢及其社會背景
一 元朝設科取士的最初嘗試:戊戌選試及其失敗
二 元朝前期科舉長期停廢的原因
三 元朝設科取士概況
四 略論元朝科舉製度的作用和影響
論元朝刑法體係的形成
一 弁言
二 濛古時期中原漢地的刑法
三 至元八年前的元朝刑法
四 至元八年前的元朝刑法(續)
五 元朝刑法體係的確立
六 元朝刑法體係確立過程的特點和評價
附論 “法司”的含義
金泰和律徒刑附加決杖考:附論元初的刑政
濛元時代西域文獻中的“因硃”問題
元仁宗與中元政治
金末元初理學在北方的傳播
乃顔之亂雜考
一、 斡赤斤的分地
二、 忽必烈的齣徵路綫
三、 不裏古都伯塔哈與失列門林的地望
四、 乃顔之死及其宗教信仰
關於元朝“東諸侯”的幾個考釋
一、“東諸侯”中的“王及侯”
二、劄剌亦兒部的漠南遊牧地
三、乃顔的世係
四、乃顔之亂史事補正
五、“按隻䚟”的濛古原名
元代遼陽行省各族的分布
“混一圖”與元代域外地理知識
一、 對“混一圖”之海陸輪廓綫的分析
二、 “混一圖”上的當代知識空白區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結集於本書中的十四篇論文,寫作年代前後相距近三十年,其中貫穿著同一種追問

评分

重視與既有成果的學術對話,語言、考據功力極深,但仍難脫古代史瑣碎繁復之痼疾。

评分

泛泛而談,最令我奇怪的是發錶於01年的《論濛元皇朝的皇權》沒有提何茲全先生的文章

评分

補記

评分

重視與既有成果的學術對話,語言、考據功力極深,但仍難脫古代史瑣碎繁復之痼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