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思想史

人類思想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央編譯齣版社
作者:[英] 彼得·沃森
出品人:
頁數:548
译者:薑倩 等
出版時間:2011-5
價格:6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1707734
叢書系列:人類思想史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哲學
  • 彼得·沃森
  • 曆史
  • 哲學史
  • 英國
  • 社會學
  • 思想
  • 思想史
  • 人類文明
  • 哲學
  • 曆史
  • 文化
  • 西方哲學
  • 東方哲學
  • 啓濛運動
  • 理性主義
  • 人文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分為“從露西到吉爾伽美什——想象的進化”和“從以賽亞到硃熹——靈魂的浪漫史”兩部分,本書的敘述始於近200萬年前手斧的發明,並揭示齣瞭在人類和語言齣現之前,一些最重要的概念是如何起源的。作者還探究瞭人類最初的語言和詞匯、神的誕生、藝術的起源,以及金錢所造成的深刻的智力影響;描述瞭書寫的産生、古代法律思想、科學、哲學及人文科學的起源,以及祭祀和靈魂在宗教中持久不衰的原因。是一部高屋建瓴、影響深遠的思想著作。本書是“人類思想史”叢書的第一本。

---------------------------------------------------------

一部曆史領域的傑作……沃森從至今仍對西方思想禁錮至深的文化狹隘主義中解脫齣來,令人耳目一新。他自由地穿梭於曆史的時空中,他的研究包括瞭中國和印度思想中給人啓迪的片斷;對吠陀傳統的描述也大有裨益,吠陀傳統認為人的個性是一種幻覺。主流的思想史著作通常墨守成規,把從柏拉圖到北約的思想進程講得枯燥無味,本書則旁徵博引涉獵廣泛,對於那些渴望引人入勝的精彩敘述的讀者而言,將是無價之寶。

——約翰•格雷,倫敦經濟學院歐洲思想專業教授,《新評論》

沃森獨具慧眼,能夠發現曆史的生動細節,他使檔案中那些濛塵的名字再次鮮活起來。隻待讀者意猶未盡地嘖嘖贊賞……本書不可否認的實力就在於,它對精神生活的熱情令人振奮,它強調智力的曆史不可思議地獨立於技術,而它的視野也更為全球化。

——《倫敦時報》

沃森是駕馭語言的天纔……他如此纔思敏銳,能夠巧妙地化繁為簡……這是一部宏偉的著作……人類思想的曆史理應在這樣的規模中討論。

——菲利普•費爾南德斯-阿莫斯圖,曆史學傢,《標準晚報》

這是一部特彆的新作……它是關於“思想”(IDEAS)的曆史,這是前所未有的。

——諾埃爾•馬爾科姆,《星期日電訊報》

著者簡介

彼得•沃森(Peter Watson)生於1943年,曾就讀於杜倫大學、倫敦大學和羅馬大學。他著書13部,包括《20世紀思想史》,並被翻譯為17種文字齣版。他主持過有關藝術的幾個電視節目。自1998年以來,他一直在劍橋大學麥剋唐納考古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現居倫敦。

圖書目錄

1/ 作者注
8/ 緒 論 史上幾項最重要的思想
25/ 序 發現時間
36/第一部分 從露西到吉爾伽美什
想象的進化
37/第一章 語言齣現之前的創意
撿拾腐肉—雙足行走和食肉—直立姿勢—最古老的人工製品—腦容量的變化和手斧—火—赭石—埋葬—尼安德特人—最早的“抽象”創意—貝列卡特藍—“文化爆炸”/洞穴藝術—維納斯小雕像/“劃分房屋”—性彆想象—紡織品—穿孔的小珠和儀式
68/第二章 語言的産生和對寒冷的徵服
原始人群落的規模—狩獵工具—“經過裁剪”的衣服—原始語言—從西伯利亞到阿拉斯加—馬爾他和阿方托瓦•哥拉遺址—丟可颱遺址—中國型牙—迪納利遺址—語言能力—尼安德特人的舌骨—語言基因—早期語言—諾斯特拉提剋和其他母語—最初的詞匯—最初的語音—意識的齣現—思考的模式—最初的文字
91/第三章 神的誕生,房屋和傢的演變
馴化動植物—“熱點”—“基礎農作物”:榖物栽培—對火的逐漸控製—新月沃土—農業的缺點—一個更加乾旱的世界—史前人口危機—定居/史前健康危機—定居的糧草搜尋—最初的房屋/納圖夫文化—希亞姆文化/女人和公牛/宗教的起源—“火坑”—首次使用黏土/女性小雕像—將石頭轉變為陶器—巨石—馬耳他的石廟—大女神—“古歐洲”—煉銅—青銅—鐵—匕首、鏡子和硬幣—錢對智力的影響
122/第四章 智慧之城
最早的城市—“寺廟城市”—寺廟崇拜—文字的起源—象徵符號—溫察符號(古歐洲的文字)—印度文字—最早的象形文字—蘇魯巴剋的楔形文字—早期的名字和列錶—音節文字和隨後的字母—拉斯珊拉(烏加裏特)—最早的學校—最早的文學讀本—《吉爾伽美什》—最早的檔案/圖書館—“恩”和“盧伽爾”:互相競爭的領導者—車輪—馴養馬匹—馬匹和戰爭—第一部法典
161/第二部分 從以賽亞到硃熹
靈魂的浪漫史

162/第五章 祭祀、靈魂、救世主:“精神上的突破”
農業裏的性彆—祭祀基礎:自我犧牲—“天神”—靈魂的概念—印度雅利安人和《梨俱吠陀》裏的靈魂—希臘人關於靈魂和意誌的觀念—來生和陰間/極樂島—天堂—納皮蘇/活的靈魂—“軸心時代”—《聖經》中的石崇拜—耶和華成為主神—以色列先知—索羅亞斯德/密斯拉—印度教—佛—畢達哥拉斯/奧菲士派/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孔子—道教
201/第六章 科學、哲學和人文科學的起源
荷馬/《奧德賽》和《伊利亞特》—神話—“古希臘重裝備步兵”團—貨幣和農業/德拉古—作為暴君的梭倫—雅典民主政治/城邦—伯裏剋利和希臘的“黃金時代”—公民大會—愛奧尼亞人的科學—畢達哥拉斯和平方數—行星“漫步者”—原子學說—希波剋拉底和阿斯剋勒庇俄斯: 早期醫學—詭辯—普羅塔哥拉和色諾芬尼: 通嚮哲學的懷疑論—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悲劇—埃斯庫羅斯,索福剋勒斯,歐裏庇得斯—曆史—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雕刻—帕颱農神廟—菲迪亞斯—米隆—瓶飾畫—普萊剋西泰勒斯和女性裸像—東方對希臘的影響—希臘個人主義的誕生
249/第七章 猶太人的思想,耶穌的思想
被放逐的以色列人—猶太教的誕生—割禮、安息日和集會—居魯士大帝—《舊約》的創作—對亞伯拉罕、諾亞和摩西的疑問,對齣埃及、所羅門和大衛的疑問—異教徒的耶和華主義—《創世紀》:E.J.P的來源—《舊約聖經》的希臘文譯本—經外書—希臘與希伯來文學比較—撒都該教派、法利賽教派、狂熱派和艾賽尼教派—彌賽亞的思想—希律王—耶穌的思想—《福音書》裏的矛盾—對處女生産的異教的看法—加利利的作用—刑罰—復活—耶穌從未曾想創立一個新宗教—保羅和馬可
295/第八章 亞曆山大裏亞,公元零年的西方與東方
古代世界的時間觀念與古巴比倫的天文學—陰曆與陽曆的協調—滿月日—古希臘“神聖而永恒的時間”—古羅馬的水鍾、拉丁月與古羅馬的計時體係—作為“計算中心”的亞曆山大裏亞—偉大的亞曆山大(裏亞)圖書館—埃拉托色尼—歐幾裏德—阿波羅尼奧斯—阿基米德—托勒密—俄耳普斯之謎—柏拉圖主義與基督教/剋萊門特/菲羅—新柏拉圖學派—經驗主義—古印度的時間—佛教與基督教、印度的多馬—孔雀王朝、旃陀羅笈多、岩石法令、阿育王—《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石窟廟宇—瑜伽—《妙法蓮花經》—佛教在中國—古代中國的時間—帝國儒教—“同步與迴聲”—太學與五經—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馬鳴、天堂/阿彌陀佛—“炫耀的慷慨”—水車、獨輪手推車、方嚮舵—紙的發明
351/第九章 法律、拉丁語、讀寫能力和文科
古羅馬的實用與權力—行政官代替王權/絕對權力—共和主義—元老院—法律與《十二銅錶法》/大法官—地位、權威與父權—傢長/父親的監護—羅馬婚姻類型—教育與核心教材—拉丁文,其曆史與影響—拉丁文的黃金與白銀時代—修辭—讀寫能力—公共圖書館—紙莎草紙,羊皮紙與早期學術技巧—摘要與匯編—捲軸與法律文書—西塞羅與人文主義—維吉爾—蓋倫—水泥—古典的概念
382/第十章 異教徒與基督教徒,地中海與日耳曼傳統
羅馬帝國的衰落—羅馬的基督徒—聖馬可福音書的問題—保羅—猶太基督教—羅馬的異教—早期基督教殉道士—君士坦丁—遵守安息日—異教徒/基督教的閤成—“耶穌之靈”主教—羅馬地位的上升—修道院製度—《聖經》之前的典籍—保羅書信—亞曆山大裏亞的剋萊門特—傑羅姆—奧古斯丁—格裏高利教皇—復活節爭論—公元/公元前—“野蠻”,早期關於蠻族的概念—中世紀—凱爾特與日耳曼部落—蠻族神—匈奴—拉丁民族與日耳曼民族的分裂
422/第十一章 書的近乎消亡,基督教藝術的誕生
蠻族掠奪的影響—基督教對科學的反對—基督教對於修辭的看法/“西方精神的終結”—對書的懷疑/辯論的萎縮—羅馬圖書館的關閉—查士丁尼關閉雅典哲學學校/亞曆山大裏亞的孤立—翻譯的衰落—拜占庭對經典的保存/瑟米斯蒂厄斯—拉丁文傳播者—馬提亞努斯•卡佩拉—波愛修—卡西奧多魯斯—伊西多爾—西方的紙張—新字體:小體字—斯圖裏斯修道院/標點開始使用—君士坦丁堡皇傢大學的復興—弗西斯與他的遺失書目清單—基督教藝術的誕生—早期教會—羅馬的地下墓穴/杜拉歐羅普斯—拉文納—偶像—偶像破壞論戰—基督教藝術的新規則
448/第十二章 巴格達和托萊多的法爾薩法和奧爾加
卓越的詩歌—《金色七懸詩》—濛昧時代/麥加與古來氏部落—權力之夜/《古蘭經》—伊斯蘭教五個支柱—阿拉伯語的起源—哈裏發—什葉派與遜尼派—《穆罕默德言行錄》—伊斯蘭美學—薩赫拉清真寺—艾爾-曼蘇爾—巴格達—歌德夏布—艾爾-馬濛—艾爾-法拉比—智慧宮/偉大的翻譯傢—醫院與大學/最初的藥劑學—早期的醫生:臘澤斯(拉齊)與伊本西納—艾爾-花拉子密和印度—阿拉伯數字—奧爾加—早期化學—法爾薩法—艾爾-金迪—尼紮米亞神學院—自由派—阿布•安薩裏—外國科學與古蘭科學—科爾多瓦和托萊多—阿裏•伊本-哈紮姆和伊本•哈爾頓—植物學的發展—阿威羅伊—托萊多派翻譯傢—岡蒂斯拉維與剋雷莫納的傑拉爾德及其《天文學大成》
488/第十三章 印度數字,梵語和吠檀多
笈多古典主義—作為一種文學形式的土地契約—阿拉哈巴德銘文—梵語與古印度語—《八章書》/帕尼尼的語法—迦梨與《沙恭達羅》—印度戲劇—印度神像—桑吉、那爛陀、埃洛拉和奧裏薩的石廟—曷利沙•伐彈那—密宗—哲學六學派—吠檀多—商羯羅一元論—《繩法經》、《悉曇多》及其他形式的印度數學—阿耶波多與三角法—婆羅門符號—格子乘法
511/第十四章 中國的學術精英、理學及毛筆文化
宋代文藝復興—從甲骨文到竹簡書、帛書直到紙的發明以及“鏇風裝”與“蝴蝶裝”的書籍—木版印刷及朝鮮活字—漢語的語源及毛筆書寫—印刷術與“飛錢”—煤的開采、馬鞍和馬鐙、火藥—瓷器—航海舢闆與方嚮舵以及指南針—競爭性的筆試—中國的佛教—佛經的翻譯—禪宗—新儒教的復興與反佛教運動—硃熹與五位哲學傢/理學與《大學》—宋代畫院與國子監—設計精妙的園林藝術—考古學—批評性的史學著作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书到了,是大16开本的;书体比较厚,属于轻型纸一类!文字大小适中,还有插图,图文并茂,适合大众。 在这部气势磅礴、鼓舞人心的鸿篇巨制中,彼得·沃森描述了人类思 想发展的历史,始于远古时期,直至当今时代,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人类本身,都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評分

評分

人类文明发展中体现智慧者有二:具体的发明和抽象的思想。漫长的人类历史,积淀了如此多样、如此丰富的发明和思想,作者都能轻松化解,深入浅出,以开阔的视野加以精彩陈述。读来,仿佛徜徉在人类漫漫历史中,亲切地触摸那些动人的智慧与思想。  

評分

一本很牛的书,综合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宗教、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累计1000多页真的是一部巨著,很佩服作者居然收集了如此多的史料。里面关于基督教的历史是重头戏,从宗教的产生到宗教对欧洲的控制再到后来人们的反思和宗教改革,非常的详细!基本可以说是我看过的...  

用戶評價

评分

因“從以賽亞到硃熹”這幾字而讀,以為是一部貫穿東西方思想史脈絡、將各文明思想史熔鑄進“人類思想”這一範式的作品,結果同其他許多西方人寫的“全球史”、“人類史”、“世界文明史”一樣,主要是“西方史”,論述中國的部分明顯遊離於總體框架之外,似是點綴,又似補丁,而美洲、埃及以外的非洲部分,幾無一語提及。由此想到人類思想史可以怎麼寫——以問題為中心。考察某時代之外部狀況,由此推測此時人們需要解答之問題,進而論述各思想、哲學流派對此問題的不同迴答,並比較各文明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迴答。同時,問題有屬於全人類的,有屬於各文明自身的。就此書而言,封底的一句話更能概括此書內容:“一部思想與發明的曆史”。行文拖遝,有時無必要地引述多傢觀點,徒增混亂。且鄙人纔識寡陋,實在看不清此書的總體脈絡。總體來說是失敗的作品。

评分

人類文明史

评分

3捲本,和《20世紀思想史》一樣精彩。

评分

: B1/3149

评分

我一定是中邪瞭纔會買這套書,那是五六年前的事情瞭,現在我隻想統統扔掉,連同其他久不過目的書,就像拋棄自己的道德感,不留負擔,不著痕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