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其文学创作有诗歌、小说、戏剧、政论、散文随笔以及文学评论,卷帙浩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悲 惨世界》及《九三年》等。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气势恢宏的鸿篇巨著,是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卓越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让•瓦尔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所做的一系列令人感动的事迹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到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及其罪恶现象,对穷苦人民在封建重压下所遭受的剥削欺诈和残酷迫害表示了悲悯和同情。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和“人性向善的精神史诗”,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冉阿让,男,1770年左右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父母双亡,靠姐姐的抚养长大成人。25岁那年,他成为了一名树枝修建工,“代行父职,协助支撑家庭,回报姐姐的养育之恩。”如果一切正常,他将想很多同伴一样,每日辛勤劳动,“挣得25苏”的收入,养活姐姐一家。这样的日...
评分□任晓雯 1815年10月初,法国南部小镇迪涅。一个光头长须、肩扛布袋、手提粗棍的异乡人,敲开了卞福汝主教的家门。这天他已走了十二法里路,沿途受尽辱骂与恐吓。阿尔卑斯山的夜风,刺过衣裤的破洞,从四面八方袭击他。他有一张黄色身份证(当时带有前科、案底的假释证明),...
评分把上次买的《新悲惨世界》的dvd翻出来看了看,乌玛·瑟曼在里面演芳汀,其他人不认识。就叫乌玛版吧。 看了很不高兴,瞎改。最重大的失误是结尾。让沙威在冉阿让面前自杀,然后冉阿让欣喜地走向自由。 最喜欢的还是原来的法德意版,有上译配音的那个,非常忠于原著(我觉得比原...
评分□任晓雯 1815年10月初,法国南部小镇迪涅。一个光头长须、肩扛布袋、手提粗棍的异乡人,敲开了卞福汝主教的家门。这天他已走了十二法里路,沿途受尽辱骂与恐吓。阿尔卑斯山的夜风,刺过衣裤的破洞,从四面八方袭击他。他有一张黄色身份证(当时带有前科、案底的假释证明),...
评分雨果还是一如既往的唠叨,但是越往后看越精彩,最后发觉那么多唠叨也就没什么了。书中的人物繁多,但是不是无意义的,他们都是这悲惨世界中的一份子,在雨果笔下串连成网。有些“小人物”更加让人印象深刻,比如马伯夫先生、小加弗洛什。迪涅的主教和让瓦让是作者在这悲惨世界中播撒的光明,马里尤斯和珂赛特则是种下的希望。
评分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买译林版《悲惨世界》一定要买2014年8月第13次重印版和之后的版本,因为极其负责可敬的潘丽珍老师做了认真的校订修改,从2014年8月第13次重印开始的,就是修订本。
评分【201914】电影入坑,又看音乐剧25周年版,接着发现十周年版才是真爱,中间穿插着听各语种版本的音乐剧(喜欢日语版),最后补完原著,我的追“大悲”之路暂时告一段落,而十周年版已经成为我的日常BGM。 于是不得不谈到原著与改编。书中,一半的篇幅在讨论政治,对十八、十九世纪法国历史不太熟悉的我来讲,读着并不轻松;而雨果本人在写完本书大纲后搁笔十年,专心从政,又捡起大纲,一气呵成。而在改编作品中,政治部分的弱化是不可避免的。
评分高中晚自习读这本被没收的震撼比较大。
评分用令人不可思议的啰嗦写出了一本伟大的著作,和电影比确实质感不同,读到最后居然非常喜欢马里犹斯,对最后冉阿让的结局觉得有点作,虽然太可怜太伟大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