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哈佛委员会
出品人:
页数:217
译者:李曼丽
出版时间:2010-12
价格:3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1180624
丛书系列:古典教育与通识教育丛书
图书标签:
  • 通识教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美国
  • 通识
  • 教育学
  • 文化
  • 经典
  • 哈佛大学
  • 通识教育
  • 红皮书
  • 人文素养
  • 思维训练
  • 跨学科
  • 经典阅读
  • 批判性思维
  • 教育哲学
  • 学术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43年,由哈佛大学各学科领域12位最著名教授组成委员会,旨在对"现代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目标问题"进行研究。该委员会历经两年的集体性潜心研究之后,形成了以"现代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为题的终结报告,194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俗称"红皮书"。该报告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强烈震动和反响,尤其是书中关于通识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地位和作用的论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关系等的精辟论述都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因此它也成为美国1947年高等教育法中有关条目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书出版近60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的特征日趋显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关问题的不断恶化,"红皮书"始终以其卓越的见解和严密的论证吸引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始终如一的关注。它不但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述,同时也是美国及欧洲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推荐的著名学术专著。 本书中译本的出版有助于反思中国高教中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等诸多问题。本书可提供各级高等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制定高等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的有关政策的参考;可提供教育研究人员作为有关教育研究工作的参考;可提供教育工作者作为进修、提高的参考;还可以用作两岸三地高等学校有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译者序言科南特导言报告呈送函致谢一 美国的教育 1.1 问题 1.2 中学的扩张 1.3 社会变革的冲击 1.4 杰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 1.5 追求统一性二 通识教育理论 2.1 遗产与变革 2.2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2.3 知识的领域 2.4 心智的品质 2.5 “好”人和公民三 多元化问题 3.1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3.2 受差异性限制的统一性 3.3 为学校所做的基本规划四 中学的通识教育 4.1 马可·霍普金斯与"原木" 4.2 人文学科 4.3 社会科课程 4.4 科学与数学 4.5 教育与人五 哈佛学院的通识教育 5.1 学院的类型 5.2 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 5.3 哈佛学院的目前状况 5.4 对通识教育提出的要求 5.5 管理 5.6 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议 (a)人文学科 (b)社会科学  (c)科学和数学 5.7 导师制与辅导 5.8 作为大学学院的哈佛六 社会中的通识教育 6.1 干扰与障碍 6.2 作为学习者的成人 6.3 教育的新媒介附录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述评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是二战期间哈弗conant校长最先系统组织编写的通识教育理论,但此方案没有经过实践证明。实际使用的是77年的方案。此红皮书是其理论阐发。其中关于“政府”的课程还是初次听到。我只熟悉“政治学”概念,而基本没有接触过“政府学”。这应该是更准确描述其研究范围的一个学科...  

评分

摘要 教育界的新潮通识教育最近被反复提出,清华大学更是破除人们工科院校的偏见设立新雅书院,意在使更多人获得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然而这真的是一个新兴名词吗?其实早在1945年,《哈佛教育红皮书》就全面的提出了通识教育理念,并随后引发了美国教育界深刻的变革。本文通过...  

评分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高等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成人”,不仅要使学生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本书反对大学一味迎合社会暂时的或短期的需要的过分功利化的教育价值观,主张大学的发展要遵循自身的逻辑,以追求真理为崇高理想。本书指出,现代大学教...

评分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高等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成人”,不仅要使学生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本书反对大学一味迎合社会暂时的或短期的需要的过分功利化的教育价值观,主张大学的发展要遵循自身的逻辑,以追求真理为崇高理想。本书指出,现代大学教...

评分

摘要 教育界的新潮通识教育最近被反复提出,清华大学更是破除人们工科院校的偏见设立新雅书院,意在使更多人获得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然而这真的是一个新兴名词吗?其实早在1945年,《哈佛教育红皮书》就全面的提出了通识教育理念,并随后引发了美国教育界深刻的变革。本文通过...  

用户评价

评分

3.8 談通識教育需要聯繫社會背景與教學傳統來看,出現現代教育體制的時期,美國正處在社會轉型階段,美國過去一直走的“歐洲英式教育模式”注重經典教學和修養。直到1870-1940年間開始逐漸發生由“英”轉“德”的教育模式,也就是更注重研究方式和方法的專業性教學。而發展到1945年的哈佛紅皮書已是確立了一個「英、德」模式結合的方向。書裡更注重中學的通識教育,照搬至中國大學完全是誤用,對於書中論及希臘古典教育的部分都非常有趣。通識教育幾經改變,也曾被學運推翻,但歷史證實,任何年代、環境都需要通識教育,而通識教育在中國就是一笑話。這大概是為什麼現如今人們仍然可以為了販賣兒童是否死刑而爭論到所謂的知識階層和普通百姓觀念的對立,進而討論所謂道德規範約束一事....= =

评分

记忆最深的是,通识教育并不是局限于所谓的博、雅之类的课程,而是渗透进学科里面的综合内容。

评分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荡气回肠,令人震撼。战争年代依然重视教育问题,这种精神令人钦佩。70余年过去,许多论述对于当下的中国依然具有启发性。令人扼腕的是,根据附录的介绍,方案很完美,但是实施的过程依然不免失败和调整,最终成为了一种妥协的产物并回归“通选课模式”。或许,通识教育的成败,要害还是在于能否建立起相当数量优质的“核心课程”。还有就是,师生和整个社会关于教育的根本理念,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

评分

陆一老师课上读的。。

评分

意见很详细。隔了这么多年,通识教育也就刚开了个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