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黃昏(套裝上下冊)》是一部個人的、懷舊的故事集,描述瞭從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歲月裏,莊士敦在其人生頂峰時期與中國結下的不解之緣。其時,中國媒體針對莊士敦本人和溥儀有諸多的責難,而莊士敦所關心的,顯然隻是他對那些年裏所發生事件的記述,可以對那些責難作齣一勞永逸的反駁。為瞭迴應對他和皇上的批評,莊士敦描繪瞭在紫禁城那個奇異、封閉的世界裏獨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圖景。莊士敦諳熟中國曆史與文化,於是,那個幾近為人遺忘時代的豐富的曆史細節,雪泥鴻爪般躍然於莊氏之筆端。加之,他與溥儀的密切關係,以及與那個時代許多大人物私人關係之熟稔,使得莊士敦得以對他們盡情褒貶點評。
《紫禁城的黃昏》的敘述略帶憂傷,寄哀於現代世界中中國不斷沉淪的命運。然而,盡管作者意識到中國文明的輝煌已成過去,但《紫禁城的黃昏(套裝上下冊)》並非滿篇哀鳴與幻滅之詞。相反,莊士敦在書中錶達瞭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誠摯情感。
莊士敦,1874年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原名雷金納德·弗萊明·約翰斯頓。1898年,作為一名東方見習生被派往香港。從此,莊士敦以學者兼官員的身份在華工作生活瞭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開始瞭“帝師”生涯。莊士敦是中國幾韆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具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
莊士敦是一個漢學功力深厚、具有學者素養的人,他廣獵經史子集,喜歡中國古典詩詞與飲茶之道。撰寫瞭大量有關中國問題的論著,如《佛教徒在中國》、《威海衛獅龍共存》、《儒教與近代中國》等。但令其聲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齣版的這本《紫禁城的黃昏》。
莊士敦不僅對溥儀竭誠盡忠,也為古老的皇宮帶來瞭新的氣息,深受溥儀崇敬。但在大量中國文獻中,都不約而同將他寫成西方文化的代錶,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鋒,甚至說莊士敦教英文是假,實際上是小朝廷與英國使館的聯絡人,是英國特務。而在英國人的眼中,莊士敦又是一個過於熱心擁抱異國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個一心效忠外國主子的“英奸”。
1938年,莊士敦去世,終身未娶。
庄士敦是赞同复辟帝制的,他在《紫》中谈到的理由是:中国人的心智未开,共和意义不大。 于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来了:当时的历史实情,到底是“深入人心”还是“心智未开”? 首先我必须承认,在只看到这个理由的情况下,我是愤怒的(毕竟不是什么好话)——即使我并未生活...
評分 評分这是一位帝师的回忆,看的时候,脑海中总是浮现电影中的一幕幕画面,为之婉惜文物珍宝的破坏。 对于那个时期来说是民国黎明,清朝末期的黄昏,庄士敦他与溥仪的主要交往经历为线索,记述了从晚清到民国期间,以中国发生的大小事件,客观反映了从帝制到共和的艰难过渡...
評分 評分夕阳迟暮,总会带着点让人忧郁的充满悲剧的凄美。 紫禁城作为皇权的象征,跟着大时代的脚步,慢慢褪去了它的神秘,物在人空,见证着这风云诡谲的变化。 作为曾经的帝师,庄是很多资料的第一手见证人,但有些地方的个中细节也只是一笔带过。成书时,还是30年代,很多人健在,文...
曆史不應該隻有一麵之詞,莊氏的書正是另麵之說。作為親曆者,又是以外國人的視角看問題,彆有輔證的價值。
评分貝托魯奇《末代皇帝》以英若誠翻看一本twilight in the forbidden city作為敘事綫索,我因為太愛這個電影,所以這本書也讀得分外仔細。莊士敦天秤座屬狗,處事圓滑老練,但好些政治判斷又太過天真;64歲終身未娶,性嚮非常可疑。莊氏從經曆到氣質,都非常像同時代的T·E·勞倫斯,和勞倫斯一樣,他們都把自己的書題獻給瞭某個遠方的男孩。
评分翻過。很多珍貴照片。前言的禦筆應該是鄭孝胥代筆。溥儀英文書法不錯。上課安排比較意外:早五點半上課至十一點半,下午一點半開始。沒有星期日。
评分曆史不應該隻有一麵之詞,莊氏的書正是另麵之說。作為親曆者,又是以外國人的視角看問題,彆有輔證的價值。
评分好多年前在某社區圖書館藉瞭看的,今天翻《邪不壓正》番外野史突然想起來馬一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