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诗人的信》,辑录里尔克在1903至1908年间写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这些信是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更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导。
“我们必须认定艰难;凡是生存者都认定,自然界中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防御,表现出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生存,抵抗一切反对的力量。”
“寂寞在生长;它的生长是痛苦的,像是男孩的发育,是悲哀的,像是春的开始。你不要为此而迷惑。我们最需要却只是:寂寞,广大的内心的寂寞。‘走向内心’,长期不遇一人——这我们必须能够做到。”
“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这本书附录译者随笔《里尔克》及其选译里尔克斯文《论“山水”》、小说片段《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和诗歌等,是诗人创作的独特展示。
里尔克是20世纪一个世界性的诗人,作为一个“行吟”诗人,里尔克的一生充满了某种传奇色彩,他的诗歌之所以被传诵,因为经他歌唱的万事万物都被放进了美的空间,进入了永恒的存在。
1 这是一本很小的书,拿在手里一点也不沉,重量几乎感觉不到,这本书的主体由十封信组成,每一封信如果用现在的通用信纸来写,也就是一页两页的篇幅,因而读起来一点也不累,非常轻松非常舒适。 这些信是很特殊的,之所以说它们特殊是说这些信虽然是私人信件,但是由于通信者...
评分 评分两个月来,太多时间花来焦虑,不曾静下心来细细读书,自觉浑身鄙臭,几近文盲。 这两日开始重回图书馆,不特意借什么,书架前逛逛,闲翻,亦不断有惊喜。 今日偶遇此书,便顺手借回。 此前有冯至的译本,颇受好评,直想借来一读。 此版本直接翻自德语,译者尚不出名,采用“直...
评分“一个伟大的人、旷百世而一遇的人说话的地方,小人物必须沉默。”
评分里尔克解惑的是自主性独立性问题,青年人必经的问题。他强调着去尝试对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表达的是对批评论述的拒斥态度,他说“审美批评文字枯僵在没有生命的硬化中,艺术品都源于无穷的寂寞,没有比批评更难望其边际的了。”而疑难是未曾终止的,他要热爱这些问题本身,多加忍耐,如同一本用别种文字写成的书:对其忍耐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艺术家的成熟有如树木的自然,创造者自身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件艺术品的美妙,出于它是否产生自“必要”,在发源处寻找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的寂寞,寂寞终将渐渐扩大,将有富丽的宝藏,回忆的宝库。
评分心甘情愿接受的心灵鸡汤。
评分重读里尔克《十封信》,另一版,比从前读的多了《论山水》,一些诗,布里格随笔的节选,译者冯至的随笔《里尔克》,在泊星地读着,又要哭出来。要忍耐,接受,接受陌生,接受生活给予的所有广大,学习去爱,尽管艰难,在爱中成长,丰富和体认自己,完成一个世界。有痛苦,也是丰富的痛苦。爱比死更坚强。
评分那十封信真是字字珠玑,令我有相见恨晚之感。那十封信可当得上我们中国古老的诗教:温柔敦厚。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插科打诨,没有矫揉造作,那么亲切自然,如溪水流淌。冯至先生的译笔很不错,带着那个时代朗净的真诚与感受力,有些词儿有鲁迅的风味,如“广大的寂寞”之类。不过,有些地方还是翻译得过于中国化,如“山水”,虽然里尔克那篇文章里谈的东西的确和中国山水画、诗有相通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