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诗人的信

给青年诗人的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出品人:
页数:129
译者:冯至
出版时间:2011-2
价格:1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53000
丛书系列:小经典系列
图书标签:
  • 里尔克
  • 外国文学
  • 书信集
  • 诗歌
  • 书信
  • 奥地利
  • 文学
  • 诗歌
  • 青年
  • 创作
  • 灵感
  • 思考
  • 文学
  • 沟通
  • 成长
  • 心灵
  • 信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给青年诗人的信》,辑录里尔克在1903至1908年间写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这些信是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更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导。

“我们必须认定艰难;凡是生存者都认定,自然界中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防御,表现出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生存,抵抗一切反对的力量。”

“寂寞在生长;它的生长是痛苦的,像是男孩的发育,是悲哀的,像是春的开始。你不要为此而迷惑。我们最需要却只是:寂寞,广大的内心的寂寞。‘走向内心’,长期不遇一人——这我们必须能够做到。”

“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这本书附录译者随笔《里尔克》及其选译里尔克斯文《论“山水”》、小说片段《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和诗歌等,是诗人创作的独特展示。

作者简介

里尔克是20世纪一个世界性的诗人,作为一个“行吟”诗人,里尔克的一生充满了某种传奇色彩,他的诗歌之所以被传诵,因为经他歌唱的万事万物都被放进了美的空间,进入了永恒的存在。

目录信息

引言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附录
重印前言
译者序
里尔克
论“山水”
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摘译)
里尔克的诗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里尔克说你应当面对孤独,而不是逃避,不是找些哄闹的寄托,不是找些不相干的人来陪伴。把自己浸没在热闹里并不能摆脱孤独,反而会使自己错过了孤独给予的好处。 确实,仅靠自己,很多事都完不成。但是同样,没有孤独也完不成很多事。 有朋友和我说,人是...  

评分

“在你心灵深处挖掘一个答复,我要写吗?我一定要写吗?” 一个诗人,本质上是一个艺术家,在这本书中,我找到的是伟大而孤独的人格和敏感和沉思的巨大张力。 冯至先生的翻译也相当见功力。  

评分

1902年的深秋,青年学生弗兰斯·克萨危尔·卡卜斯(Franz Xaver Kappus, 1883 – 1966)坐在特雷西亚军事学院古老的栗树下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 – 1926),曾经的军校学生。 时年十九岁的卡卜斯开始走进那位青...  

评分

里尔克的这本小册子,是他和年轻人卡卜斯通信的结集,探讨的内容有关文学,更有关人生。事实上,一个古典一点的说法,“文学既人学”,不论一个人是否写作,仅仅看他推崇怎样的文字,其实便很容易了解他希冀怎样的生活。 当然,写信向一位同时代的诗人求助,青年诗人的苦恼...  

用户评价

评分

心甘情愿接受的心灵鸡汤。

评分

是的,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一些伟大的愿望随着生命不断生长,然后衰败——但并非消亡。人们只是遗忘了,记忆中的第一次起床时间,自己是如何像小马驹一样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撞得满头大包。那是第一次的,深而广的寂寞。那些宣称自己从未长大或永远长大的人,只不过是变得不再爱人罢。

评分

虽然别人一跟我提耶稣我就烦,但是这锅鸡汤确实炖得不赖。里尔克的见解并不一定算顶顶高明,毕竟「慎汝内必汝外」的教训要比絮絮叨叨更加醍醐灌顶。但是这么好的心啊,让我想穿过一百年的时间去拥抱他。

评分

言简意赅并且饱含真挚的温情,我喜欢看书信集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让我更直接的了解作家本人的精神状况

评分

在去往布拉格的路上读完了这本书,一路上都是失重的感觉。如果说恋爱的美好是你可以近距离去观察人性的美,那么失恋的美好就是你又可以重新和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去感受更广阔世界的美以及你自己的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