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诗人的信

给青年诗人的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出品人:
页数:129
译者:冯至
出版时间:2011-2
价格:1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53000
丛书系列:小经典系列
图书标签:
  • 里尔克
  • 外国文学
  • 书信集
  • 诗歌
  • 书信
  • 奥地利
  • 文学
  • 诗歌
  • 青年
  • 创作
  • 灵感
  • 思考
  • 文学
  • 沟通
  • 成长
  • 心灵
  • 信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给青年诗人的信》,辑录里尔克在1903至1908年间写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这些信是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更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导。

“我们必须认定艰难;凡是生存者都认定,自然界中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防御,表现出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生存,抵抗一切反对的力量。”

“寂寞在生长;它的生长是痛苦的,像是男孩的发育,是悲哀的,像是春的开始。你不要为此而迷惑。我们最需要却只是:寂寞,广大的内心的寂寞。‘走向内心’,长期不遇一人——这我们必须能够做到。”

“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这本书附录译者随笔《里尔克》及其选译里尔克斯文《论“山水”》、小说片段《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和诗歌等,是诗人创作的独特展示。

作者简介

里尔克是20世纪一个世界性的诗人,作为一个“行吟”诗人,里尔克的一生充满了某种传奇色彩,他的诗歌之所以被传诵,因为经他歌唱的万事万物都被放进了美的空间,进入了永恒的存在。

目录信息

引言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附录
重印前言
译者序
里尔克
论“山水”
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摘译)
里尔克的诗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过去在学校写诗的时候,说你没有读过里尔克,都会不好意思,没读过里尔克还算是青年诗人吗?我那时写过一首诗,里面就有一句:“我仍没读过《断章》和里尔克。”其实并非没有读过,里尔克有几首很好的诗,比如人人都知道的《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  

评分

作为一个诗人,里尔克并不相信语言有何种魔力,因为一切事物都不是像人们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可理解而又说得出的。大多数的事件是不可言传的,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到达的空间。“那些问题与情感在它们的深处自有它们本来的生命,没有人能够给你解答;因为就是最好的字句也要失...  

评分

1902年的深秋,青年学生弗兰斯·克萨危尔·卡卜斯(Franz Xaver Kappus, 1883 – 1966)坐在特雷西亚军事学院古老的栗树下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 – 1926),曾经的军校学生。 时年十九岁的卡卜斯开始走进那位青...  

评分

过去在学校写诗的时候,说你没有读过里尔克,都会不好意思,没读过里尔克还算是青年诗人吗?我那时写过一首诗,里面就有一句:“我仍没读过《断章》和里尔克。”其实并非没有读过,里尔克有几首很好的诗,比如人人都知道的《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  

评分

亲爱的里尔克先生: 您好。读罢您写给那个幸运的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后。我也萌生了给您写一封信的念头。 我不是诗人,也从未想过成为一个艺术家。但您对诗人的箴言,我却读进了心坎里。 您说—— “创作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联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 “...  

用户评价

评分

是的,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一些伟大的愿望随着生命不断生长,然后衰败——但并非消亡。人们只是遗忘了,记忆中的第一次起床时间,自己是如何像小马驹一样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撞得满头大包。那是第一次的,深而广的寂寞。那些宣称自己从未长大或永远长大的人,只不过是变得不再爱人罢。

评分

心甘情愿接受的心灵鸡汤。

评分

突然想起来这本书,几年前只是读完,并不知道在读什么。这次重新翻一遍能得到的也并不比之前多些,看出了向内看,向童年看这样的意思,后几封信照旧只是读完。一本书总要看很多遍吧,小时候翻开就困的大部头名著现在读得津津有味,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是大些看了才觉出好,年纪还是很有用处的东西啊

评分

失恋算什么http://www.carrothers.com/rilke_main.htm

评分

里尔克解惑的是自主性独立性问题,青年人必经的问题。他强调着去尝试对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表达的是对批评论述的拒斥态度,他说“审美批评文字枯僵在没有生命的硬化中,艺术品都源于无穷的寂寞,没有比批评更难望其边际的了。”而疑难是未曾终止的,他要热爱这些问题本身,多加忍耐,如同一本用别种文字写成的书:对其忍耐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艺术家的成熟有如树木的自然,创造者自身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件艺术品的美妙,出于它是否产生自“必要”,在发源处寻找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的寂寞,寂寞终将渐渐扩大,将有富丽的宝藏,回忆的宝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