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诗人的信》,辑录里尔克在1903至1908年间写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这些信是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更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导。
“我们必须认定艰难;凡是生存者都认定,自然界中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防御,表现出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生存,抵抗一切反对的力量。”
“寂寞在生长;它的生长是痛苦的,像是男孩的发育,是悲哀的,像是春的开始。你不要为此而迷惑。我们最需要却只是:寂寞,广大的内心的寂寞。‘走向内心’,长期不遇一人——这我们必须能够做到。”
“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这本书附录译者随笔《里尔克》及其选译里尔克斯文《论“山水”》、小说片段《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和诗歌等,是诗人创作的独特展示。
里尔克是20世纪一个世界性的诗人,作为一个“行吟”诗人,里尔克的一生充满了某种传奇色彩,他的诗歌之所以被传诵,因为经他歌唱的万事万物都被放进了美的空间,进入了永恒的存在。
亲爱的里尔克先生: 您好。读罢您写给那个幸运的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后。我也萌生了给您写一封信的念头。 我不是诗人,也从未想过成为一个艺术家。但您对诗人的箴言,我却读进了心坎里。 您说—— “创作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联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 “...
评分I.No bravery in your eyes anymore, only sadness 听说《No Bravery》是布朗特服兵役时拿着吉他坐在坦克上写出来的。这使我想起在某个人遥远的梦境里,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维特根斯坦骑在炮管上,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曲调,不知那时他心里是否满满都是绝望。里尔...
评分 评分里尔克的这本小册子,是他和年轻人卡卜斯通信的结集,探讨的内容有关文学,更有关人生。事实上,一个古典一点的说法,“文学既人学”,不论一个人是否写作,仅仅看他推崇怎样的文字,其实便很容易了解他希冀怎样的生活。 当然,写信向一位同时代的诗人求助,青年诗人的苦恼...
评分过去在学校写诗的时候,说你没有读过里尔克,都会不好意思,没读过里尔克还算是青年诗人吗?我那时写过一首诗,里面就有一句:“我仍没读过《断章》和里尔克。”其实并非没有读过,里尔克有几首很好的诗,比如人人都知道的《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
在去往布拉格的路上读完了这本书,一路上都是失重的感觉。如果说恋爱的美好是你可以近距离去观察人性的美,那么失恋的美好就是你又可以重新和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去感受更广阔世界的美以及你自己的美。
评分在去往布拉格的路上读完了这本书,一路上都是失重的感觉。如果说恋爱的美好是你可以近距离去观察人性的美,那么失恋的美好就是你又可以重新和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去感受更广阔世界的美以及你自己的美。
评分那十封信真是字字珠玑,令我有相见恨晚之感。那十封信可当得上我们中国古老的诗教:温柔敦厚。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插科打诨,没有矫揉造作,那么亲切自然,如溪水流淌。冯至先生的译笔很不错,带着那个时代朗净的真诚与感受力,有些词儿有鲁迅的风味,如“广大的寂寞”之类。不过,有些地方还是翻译得过于中国化,如“山水”,虽然里尔克那篇文章里谈的东西的确和中国山水画、诗有相通之处……
评分未能体会,可能因为是在公交车上读的。
评分突然想起来这本书,几年前只是读完,并不知道在读什么。这次重新翻一遍能得到的也并不比之前多些,看出了向内看,向童年看这样的意思,后几封信照旧只是读完。一本书总要看很多遍吧,小时候翻开就困的大部头名著现在读得津津有味,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是大些看了才觉出好,年纪还是很有用处的东西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