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译学术名著:道德情操论》内容简介:论行为的合宜性、论优缺点或报答与惩罚的对象、论评判我们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及其责任感、论效用对赞同情感的影响、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论道德哲学的体系等。
亚当·斯密(1723-1790):生于苏格兰,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至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任哲学教授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为他在学术界赢得了声誉。他发表于1776年的《论国民与国家的财富》使他终于享有荣誉和爱戴。他于1790年去逝。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P44第二段第二句 译文: 虽然过分的悲伤,会使我们对它产生某些同感。 原文:Though sorrow is excessive, we may still have some fellow-feeling with it. 评:译文深得google翻译的精髓。 第二段倒数第二句 译文:可是,如果我对...
评分【按语: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道德情操论(1759)》文笔极其优雅细腻甚至颇有女人味,与《国富论》的恢宏格调有很大差异;而且卷4中甚至还批评了休谟将善恶与效用紧密关联起来的做法。因而《道德情操论》是一部极为独立的作品,并不完全适合被看为《国富论》...
评分一直以来都知道亚当斯密的两本巨著,一本是《国富论》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的地位,一本是《道德情操论》奠定了他在伦理学的地位,知道亚当斯密对于经济学的重要作用的人很多,但是知道《道德情操论》对于亚当斯密的独特意义的人还是蛮少的。 《道德情操论》是一本在...
评分自从前总理推荐了本书之后,这书已经铺天盖地冒出了至少七八个版本了。商务的这个版本可能是最常见,也最容易找到的版本。我在其他好几个地方看到有人问这个版本的翻译好坏问题。遗憾地说,这个翻译对理解这本书有根本性的偏差,在序言中即可看出,译者们自己就对这本书理解错...
评分在所有文科学术与才艺方面,包括绘画、诗词、音乐、雄辩、哲学等等,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感觉到他自己的最佳作品真的不完美,他比任何人都深刻的察觉到,他的那些作品距离那个他已经有些概念的理想的完美,那个他尽他所能地模仿但他知道永远没有希望达到的那个理想的完美是多么遥远。只有次等的艺术家,才可能对他自己的表现完全满意。他对这种理想的完美没有什么概念,也很少把他自己的心思花在那上面,而且,会被他怀有优越感拿来和他自己的作品作比较的,主要是其他一些成就也许比他还要差的艺术家的作品。不管什么时候,如果情绪失控,交际和聊天就是恢复平静最有效的药物,同样也是宁静、愉快的心情的最好保护剂。真正坚强和坚定的人,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在所有情况下都始终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最人性的人,自然是最有可能获得最高的自我控制力的人。
评分逻辑严谨缜密的哲学著作,“同理心”是贯穿全书的核心线索。社会认同是社会人生存的关键要素,而同理心是社会认同的前提,为了获得社会认同,社会人对自己的情感及行为进行控制、引导,以期让更多人的同理心发挥作用。而当所有的人都这样做的时候就渐渐形成了一套对于恰当情感、行为的规范,一种被称为“美德”的东西就从社会这个复杂系统中涌现出来了。
评分有点小纠结。
评分还是王秀莉老师的译版读起来舒服~
评分上海三联的字体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