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權利的道德界限

自主權利的道德界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世界圖書齣版公司·後浪齣版谘詢
作者:王國鄉
出品人:後浪
頁數:448
译者:
出版時間:2011-2
價格:4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002941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倫理
  • 經濟
  • 道德
  • 社會學
  • 王國鄉
  • 自主權利的道德
  • 政治哲學
  • 倫理學
  • 自主權利
  • 道德邊界
  • 倫理抉擇
  • 個人自由
  • 權利限製
  • 責任與自由
  • 人性尊嚴
  • 行為準則
  • 知情同意
  • 權利與義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名經濟學傢茅於軾作序推薦

擠破虛幻的道德泡沫 建立有良心的市場經濟

說到底,道德就是不違反事理常規。不允許損人利己,不允許高人一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市場經濟同樣是不違反事理常規。藉錢要還,說話算數,沒有欺騙,老實做買賣。這樣的經濟恰好是效率最高的經濟。經濟學達 到這個地步,就跟哲學、倫理學差不多瞭。它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瞭。我認為這就是王國鄉的這本書所希望傳達的道理。

——茅於軾(著名經濟學傢、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

本書雖然是一部尋常的學術著作,淵源於作者焦心苦慮的構思;然而,它又不是一部常見的學術著作。它的一大半來自蒼茫大地,是韆百萬飢餓農民和勞苦大眾的呻吟,另一半則來自煉獄者深沉的問難與呐喊,是雕肝琢腎的章句。

——張森根(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敬畏自然•呼喚良知•為己修德

本書根據經濟學的“等邊際理論”證明下列倫述是真理:

* “人性自利”是“人必須滿足需要纔能存活,纔能幸福”的同義語。

* 人性自利是眾善之端,是人類道德産生、社會形成、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 市場經濟道德的本質不是無私利人,而是自利不損人。

* 隻有人人追求最大利益,纔能形成市場價格,調節資源配置,實現富民強國的目的。

* 中國市場化改革取得驕人成就的關鍵在於擴大個人自利的自主權利。

* 社會製度正義的標準是無損一人地增進社會利益。

* 保障個人自利的自主權利是實現平等、自由、民主的製度正義的先決條件。

* 個人自主權利的道德界限是無損他人的自主權利。

本書通過兩個典型案例分析,揭示當代中國人在道德實踐和道德理念中存在的諸多睏惑;並通過對四種著名高校倫理學教材的一係列質疑,指齣當代中國人的道德睏惑,起因於改革決策程序上,隻重視經濟基礎上資源配置方式由計劃方式嚮市場方式的製度性轉軌,而忽視對意識形態中的傳統道德觀(倫理觀或價值觀)進行相應的更新或變革所造成的必然結果。本書的突齣特點,是在總結中國經濟體製改革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把中國古典倫理學中由孔子最早提齣的“推己及人”的倫理方法和斯密的“同情心”分析與現代微觀經濟學的邊際分析(微積分數學分析)方法相結閤,嘗試建立一種與國際接軌並具有創新意義的現代市場經濟的倫理思想體係。

著者簡介

王國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退休教師。1935年齣生於河南省南陽市。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新聞專業。曾任新華社記者。1982年入鄭州大學任教,主講西方經濟學與國際金融理論。1987年調入北京籌建人民銀行創辦的中國金融學院,任國際金融係主任、國際金融學與西方經濟學教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8年退休。退休後,該學院並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主要研究方嚮為國際金融與西方經濟學。改革開放後至退休前,共發錶金融與經濟學論文63篇,齣版專著與編著12部。著述獲奬十多種,其中省部級奬三項。

圖書目錄

序 一 茅於軾 001
序 二 張森根 006
前 言 王國鄉 013
第一章 從兩個典型案例看當代中國人的道德睏惑001
1.1 2008年雪災“不感恩事件”凸顯中國人的道德實踐睏惑004
“不感恩事件”引發的道德爭議 004
“不感恩事件”凸顯中國人的道德實踐睏惑 009
農民道德模範的屈辱與媒體人的尷尬——中國人的道德實踐睏惑的一般透視 014
1.2 “孔子誕辰事件”凸顯中國人的道德理念睏惑020
“孔子誕辰事件”的緣起 020
“孔子誕辰事件”凸顯西方學者與政界尊崇孔子倫理思想的曆史淵源 021
“孔子誕辰事件”凸顯中國網民與學者非議孔子倫理思想的鮮明態度 023
“孔子誕辰事件”凸顯當代中國人的道德理念睏惑 028
當代中國人道德理念睏惑的一般透視 031
1.3 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成功經驗對發展市場經濟理論、構建市場經濟倫理學的啓示040
經濟人具有自主選擇權利是市場經濟存在的本質特徵 040
經濟人的“自主權利”是形成市場經濟道德的基礎 041
市場經濟中的經濟人作為“理性自主權利人”必然也是道德人 043
現代微觀經濟學的邊際分析方法為證明個體利益與社會利益的一緻性提供瞭一把“金鑰匙” 043
1.4 中國人道德理念睏惑在著名高校倫理學教材中的反映045
第二章 走齣“無私奉獻道德觀”的認識誤區——淺析“不損人”是經濟人自主權利的道德邊界049
2.1 倫理學質疑之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無私奉獻,還是有償服務?052
公職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無私奉獻論”的思想淵源 052
公職人員“為人民服務”是有償服務 053
普通民眾沒有“無償服務”的義務,卻有“自主自利”的權利 054
公職人員參與抗冰救災和抗震救災是有償救人 055
劉吉桂收費救人照樣是英雄,是道德模範 055
2.2 倫理學質疑之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可以普遍推廣實行的道德規範嗎?056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原則肯定“無私利人”是道德,“損人利己”不道德 056
市場經濟的商品交換原則是“為己互利”的道德原則 057
“無私利人”的道德原則必然導緻“損人利己”的後果 058
損己利人的道德行為是市場經濟秩序的破壞力量 059
國內學者提齣的幾種市場經濟道德原則的初步辨析 060
2.3 倫理學質疑之三:無私利人(損己利人)與捨己救人(捨己助人)是同一個道德原則嗎?063
辨析“無私利人”與“捨己救人”道德原則區彆的必要性 063
茅於軾對“捨己為人”道德的解釋 063
經濟人的平等在於自主生存能力的平等 065
天災人禍造成的“自主生存能力”的不平等是人道救助的必要條件 065
作為人道救助行為的“捨己救人”的道德的含義 066
“捨己救人”與“損己利人”的本質區彆 069
2.4 倫理學質疑之四:“損己利集體”的道德原則符閤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嗎?070
確認“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存在矛盾是提倡“損己利集體”道德原則的主要理由 070
斯密《國富論》的主旨在於說明市場經濟中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一緻性 071
現代微觀經濟學采用邊際分析方法證明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一緻性 072
隻有計劃經濟纔需要“損己利集體”的道德原則 074
2.5 倫理學質疑之五:個人應當為某種錯誤的“公共政策目標”而“捨棄或犧牲個人利益”嗎?076
“損己利公”道德原則提齣的根據和含義 076
“損己利公”道德原則違反我國“依法治國”和“以民為本”的大政方針 078
孫誌剛事件是對“損己利公”道德原則不閤理性的證明 080
計劃經濟時期的錯誤公共政策是導緻社會動亂的根本原因 081
市場經濟的公共政策是宏觀間接調控 082
2.6 倫理學質疑之六:市場經濟是導緻經濟人“坑、濛、拐、騙”和政府官員貪汙腐敗的原因嗎?083
經濟違法與官員腐敗不是經濟人追求利潤的結果,而是市場經濟製度不健全的産物 083
健全市場法規,提倡市場經濟道德是治理市場違法、違規現象的有效手段 084
健全要素市場,防止官商勾結是治理腐敗現象的關鍵 085
當今中國人的市場經濟道德水平已經取得長足進步 087
2.7 倫理學質疑之七:在市場經濟中,經濟人的個人道德或“人生的社會價值”是為瞭滿足他人和社會需要,還是為瞭滿足自己需要?088
個人應當“滿足他人和社會需要”是無私奉獻道德觀的核心理念 088
“自利不損人”是人們自覺選擇的現實生活方式 089
把個體道德或人生價值定義為“滿足他人和社會需要”是毫無根據的 090
隻有在計劃經濟中,個人纔會被要求作為客體去滿足由中央計劃體現的“社會需要” 097
2.8 倫理學質疑之八:個體道德是行為主體對他人經濟行為的價值判斷,還是對自己經濟行為的價值判斷?099
價值主體的需要隻能是現實的個人需要,而不可能是抽象的社會需要 099
價值主體對他人行為“應該”的價值判斷或評價 101
價值主體對自己行為“應當”的價值判斷或評價 103
“無私奉獻”道德觀的謬誤在於倫理學者沒有進行“自省式”價值判斷 105
2.9 倫理學質疑之九:“無私奉獻論”者是利他主義者,還是極端利己主義者?107
2.10 倫理學質疑之十:道德是上層建築中的意識形態,還是經濟基礎上個人行為“應當”?112
2.11 倫理學質疑之十一:市場經濟基礎需要共産主義的道德上層建築嗎?116
2.12 倫理學質疑之十二:市場經濟倫理學能夠迴避“理性自利”的經濟人假定嗎?118
第三章 迴歸道德倫理的良心傢園——從“良心道德”視角解讀孔子與斯密的倫理思想123
3.1 倫理學質疑之十三:個人道德(美德或品德)的本質,是人們的經濟行為應當(經濟道德),還是人格行為應當(人格道德)?125
當代中國人特有的道德睏惑 125
為什麼大多數網民認為,劉吉桂救人,即使收費,也還是道德模範? 127
“難識廬山真麵目”的道德究竟是什麼? 129
劉吉桂的“良心”就是人格道德的本源 130
3.2 倫理學質疑之十四:人格道德與經濟道德的本質區彆何在,其相互關係與共同屬性又是什麼?133
人格道德與經濟道德“並存論”的提齣 133
個人為什麼要修養自己的人格道德——品德或美德? 134
從市場經濟“行為因果鏈”看“兩種道德”的區彆與聯係 137
作為人格道德的人道救助行為,為什麼不能轉化為經濟道德? 140
警惕倫理學中的“語義陷阱” 141
為什麼人格道德可以推己及人? 143
人格道德與經濟道德都是以良心、良知為本源的道德 146
從更多角度分析市場經濟中“兩種道德”的本質區彆與相互關係 146
人格道德與經濟道德的共同屬性 156
3.3 倫理學質疑之十五:從市場經濟“兩種道德”或“良心道德”的視角能夠解釋“孔子誕辰事件”引起的道德理念睏惑嗎?158
從市場經濟“兩種道德”視角解讀孔子的“仁義之道”、“忠恕之道”與“天命之道” 159
西方學者、政要推崇孔子倫理思想的原因 175
近代中國人貶抑孔子倫理思想的原因 180
3.4 倫理學質疑之十六:從“兩種道德”或“良心道德”的視角能夠解釋“斯密悖論”問題嗎?185
“斯密悖論”問題的倫理學意義 185
“斯密悖論”問題産生的時代背景與學術環境 187
讀懂斯密《道德情操論》的“五把鑰匙” 190
斯密經濟思想與倫理思想的時代局限性 197
第四章 點破“道德終極標準論”的迷津——“帕纍托標準”是怎樣被誤解和濫用的201
4.1 倫理學質疑之十七:《倫理學原理》一書提齣的“三大善原則”是市場經濟道德原則嗎?205
“三大善原則”是不可“普遍化”的,因而是不可推廣實行的 206
同一個市場經濟社會有多重道德標準必然引起全民道德睏惑 208
4.2 倫理學質疑之十八:“義務做好事”是“無私利他”的人格道德行為,還是違反市場經濟規律的不道德行為?210
4.3 倫理學質疑之十九:道德本身是目的,還是實現目的的手段?215
“為守道德而守道德”是個體人性被束縛、被奴役的標誌 217
實現終極利益是個人為“擁有美德而快樂”的源泉 219
在人格道德或美德需要環節中,不存在“無私利他”、“自我犧牲”的道德需要 221
道德相對於終極權益目的而言,其本質隻是手段,道德手段轉化為目的隻是一種心理現象 223
4.4 倫理學質疑之二十:道德是社會製定的,還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自覺選擇的和諧生活方式?224
社會道德必須由社會製定是《原理》一書的核心理念 224
“道德人為製定論”的實質是否定人們在現實社會中過和諧生活的可能性 225
“道德人為製定論”的“元倫理學”根據不能成立 226
忽視孔子與斯密的推己及人的倫理方法,是《原理》一書陷入迷津的原因之一 229
混淆市場經濟製度倫理與經濟人道德倫理的界限,是《原理》陷入迷津的另一個原因 231
4.5 倫理學質疑之二十一:道德對個人而言是善,還是惡?是快樂,還是痛苦?234
4.6 倫理學質疑之二十二:斯密“看不見的手”的理論能夠為市場經濟“利益無衝突”理論提供科學證明嗎?236
兩部教材在“集體主義”道德理念上的衝突 236
“兩書”的意見分歧反映齣不同作者在市場經濟製度倫理觀上的意見分歧 238
斯密“看不見的手”的理論不能為市場經濟“利益協調論”提供科學證明 240
隻有新古典經濟學采用的邊際分析方法纔能證明市場經濟製度的閤理性或正義性 240
4.7 倫理學質疑之二十三:“帕纍托標準”是一種製度正義標準,還是一種個人行為應當(道德)標準?241
帕纍托序數效用理論的基本思想 242
“兩書”部分作者對“帕纍托標準”的誤讀與誤用 252
帕纍托序數效用分析方法的實質及其局限性 255
第五章 從高考分數綫看經濟學邊際分析的數學含義——用通俗語言解釋資源配置的“等邊際原理”259
5.1 運用邊際分析方法研究經濟倫理問題的必要性261
道德倫理問題的實質是一個經濟倫理問題 261
普及現代經濟學的邊際分析知識是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迫切要求 263
用通俗方法闡述現代經濟學的“邊際理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267
5.2 從高考錄取分數綫看邊際分析的經濟數學要義——邊際分析與等邊際原理淺釋268
高考統一錄取分數綫在擇優錄取考生中的篩選作用 268
高考統一錄取分數綫的形成機製 269
高考統一錄取分數綫所體現的選優數學原理——等邊際原理 271
5.3 從考生擇優錄取分數綫看經濟資源擇優配置的邊際選優原則276
經濟社會麵臨的基本問題是如何擇優利用資源問題 276
從高考擇優錄取的數學原理看經濟資源擇優配置的理想境界 279
計劃擇優分配資源的不可行性 281
5.4 邊際分析的經濟數學要義282
第六章 “看得見的手”與經濟人自利選擇的富國奧秘——等邊際原理與一部巨型生物計算機的發現287
6.1 研究市場經濟問題的社會共識與經濟分析的公認前提289
完全競爭市場假定 289
經濟人假定 290
經濟資源稀缺性假定 290
時間空間有限性假定 291
市場經濟是一種用商品來生産商品的經濟製度假定 291
邊際分析應用於經濟研究的可行性假定 291
市場失靈與宏觀經濟調控有效假定 292
6.2 供求規律的現象形態及其體現的函數關係292
6.3 從邊際效益遞減規律推導需求規律295
從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推導消費品需求規律 296
從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推導生産要素需求規律 307
需求條件的變動與需求麯綫的移動 319
6.4 從邊際成本遞增規律推導供給規律——成本函數與邊際成本遞增規律及經濟人自利選擇321
成本的概念 321
短期成本 323
短期成本函數錶列與圖像 324
短期成本函數變動趨勢的必然性 325
從單一可變要素的成本函數到多種可變要素的成本函數 326
産品生産的産量選擇區間與邊際成本遞增規律的定義域 327
最大利潤産量的決定與供給規律 329
供給條件的變動與供給麯綫的移動 331
6.5 均衡價格的決定與資源配置的等邊際原理332
從生産的短期供給規律到市場的即期供給規律 333
均衡價格決定的規律 334
均衡價格在實現經濟資源配置中的經濟意義 336
6.6 市場經濟的均衡價格機製——一部神奇的巨型生物計算機340
6.7 市場經濟的缺陷與宏觀經濟調控的必要性341
市場壟斷 341
外部效應 343
經濟周期波動 344
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擴大 344
6.8 本書分析市場經濟運行機製的獨特視角347
第七章 製度倫理與道德倫理的等邊際標準——經濟學“邊際革命”的倫理學意義349
7.1 等邊際標準作為社會經濟製度正義性標準的倫理意義352
保障經濟人自主權利的製度倫理原則 353
經濟人行為應當以最大利潤為目標的製度倫理原則 355
經濟人應當受預算硬約束的製度倫理原則 358
通過市場自由競爭形成均衡價格機製的製度倫理原則 358
確認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應當具有間接性的製度倫理原則 359
劃清自發存在的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製度的界限是理解
市場經濟製度倫理的關鍵 360
7.2 等邊際標準作為個體道德標準的倫理意義361
經濟人厲行自利不損人的經濟道德是社會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必要條件 361
經濟人按均衡價格交換就是在厲行“自利不損人”的道德原則 363
根據等邊際標準,經濟人厲行“自利不損人”的道德是一種社會責任 365
市場經濟製度閤理或正義(符閤等邊際標準)是個體道德實現的必要條件 367
7.3 等邊際標準對於製定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倫理意義368
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必須是間接調控政策的倫理原則 369
國傢財政補貼和福利政策的倫理原則 370
國傢環境保護政策的倫理原則 371
國傢反壟斷法規或壟斷行業宏觀管理政策製定的倫理原則 372
7.4 倫理學的邊際革命呼喚以孔子為代錶的中國古典
倫理思想的復興375
倫理學邊際革命的核心理念 375
倫理學邊際革命與中國傳統“以義製利”倫理觀的終結 377
倫理學邊際革命呼喚中國以孔子為代錶的古典倫理思想的復興 379
7.5《我很重要》——畢淑敏散文對市場經濟倫理觀的形象化詮釋 382
附錄:作者主要論著(改革開放初期)386
後 記388
齣版後記41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道德是什么?古往今来,这是人们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 作为人类,我们一直在用道德寻找自我的定位,只有与道德同在时,我们才会有安全感,才相信生命是永恒的。然而,这也遮蔽了三个问题:首先,道德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的?第二,道德是永恒存在的,还是不断在改变的?第...  

評分

1997 年,一本叫做《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的书仿佛不经意间出现在读者面前,在国人度过不完全的市场经济社会生活多年之后,以经济学的视角,第一次向公众明确讨论市场经济生活下中国人当时的道德现状,一时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对个人在社会中的道德影...

評分

道德是什么?古往今来,这是人们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 作为人类,我们一直在用道德寻找自我的定位,只有与道德同在时,我们才会有安全感,才相信生命是永恒的。然而,这也遮蔽了三个问题:首先,道德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的?第二,道德是永恒存在的,还是不断在改变的?第...  

評分

1997 年,一本叫做《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的书仿佛不经意间出现在读者面前,在国人度过不完全的市场经济社会生活多年之后,以经济学的视角,第一次向公众明确讨论市场经济生活下中国人当时的道德现状,一时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对个人在社会中的道德影...

評分

道德是什么?古往今来,这是人们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 作为人类,我们一直在用道德寻找自我的定位,只有与道德同在时,我们才会有安全感,才相信生命是永恒的。然而,这也遮蔽了三个问题:首先,道德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的?第二,道德是永恒存在的,还是不断在改变的?第...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是王老師傾盡一生磨難和思考的重要論述

评分

這是王老師傾盡一生磨難和思考的重要論述

评分

這是王老師傾盡一生磨難和思考的重要論述

评分

這是王老師傾盡一生磨難和思考的重要論述

评分

在讀楊小凱的迴憶錄時,我們就意識到,如林昭者並不少,王國鄉添列其中。這個人的曆史,比他的書好看,這個人的靈魂比他的理論豐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