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恨政治

為什麼美國人恨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世紀文景 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 小尤金·約瑟夫·迪昂
出品人:世紀文景
頁數:408
译者:趙曉力
出版時間:2011-4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09694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美國
  • 政治學
  • 政治
  • 美國政治
  • 政治哲學
  • 社會學
  • 民主
  • 小尤金·約瑟夫·迪昂
  • 美國政治
  • 民粹主義
  • 政治仇恨
  • 社會分歧
  • 選舉製度
  • 政治極化
  • 公眾信任
  • 文化戰爭
  • 自由主義
  • 保守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為什麼美國人恨政治?

他們恨大選被有錢人主宰;他們更恨虛假的政治辯論,越來越遠離選民的實際關切。

1960年代以來,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被各自的矛盾所睏,長期陷入對立的意識形態論戰,無暇推動國傢前行,“解決問題的政治”衰落瞭,民眾對政府日益失望。

美國究竟應該嚮何處去?美國人麵臨一次抉擇:要麼重打舊仗,要麼攜手前行。

【媒體評論】

E.J.迪昂摒棄瞭權威的黨派意見,切入瞭現代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核心,發現雙方都揮霍瞭他們最寶貴的驅動力。不過作者拒絕失望,因為他還指齣,通過瞭解我們最近的過往,美國人如何得以廣泛地恢復對共和黨的忠誠感、對民主黨的信任感。《為什麼美國人恨政治》不僅有著選區領袖的現實態度,對於公共辯論中各種觀念和意識形態所扮演的角色,同樣有著深刻的理解。

——美國國傢圖書奬決賽評語(National Book Awards)

精彩,富有見地……迪昂經過嚴密的分析得齣結論:大多數美國人對政治都受夠瞭,因為政客們對他們撒手不管啦。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一部20世紀60年代以來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智識史,視野開闊,內容縝密……一部尖銳的作品……在沒有羅納德·裏根、冷戰和新政的世界裏,自由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是如何在無人引領的情況下走嚮終結的,本書堪稱指南。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此書必定成為美國政治史的經典。

——《紐約日報》(Newsday)

為什麼當代的政治辯論與分歧會麯解美國的議題,本書作齣瞭機敏而有趣的分析。

——《紐約客》(The New Yorker)

關於我們最近在智識上的紛紛擾擾,很難想象還有比《為什麼美國人恨政治》更齣色的記錄瞭。此書博學多識、對各派觀點又都抱有同情……迪昂先生下筆生動有神,堪稱一流報人;學識深厚,頗具博士風範。他的確如此。

——《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這部評論令人激動,它認為20世紀60年代以來,職業政客、保守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一直在以不相乾的意識形態論據互毆。對於那些真正的問題,他們沒能以嚴肅、務實的態度做齣迴應。

——《外交》(Foreign Affairs)

究竟是什麼令我們煩惱不堪?本書的分析絲絲入扣,不容錯過。

——《國傢評論》(National Review,保守派大本營)

迪昂富有魅力,他這本睿智的好書應當一讀……他有著犀利的洞見,每個熱心公益的人留意此書,都會從中獲益。

——小威廉·F.巴剋利(William F.Buckley,美國保守主義大師)

迪昂精彩的現代政治觀念史……對各派都有公正的批評,並為九十年代的新政治上瞭簡明的一課:嚴肅起來。

——詹姆斯·K.加爾布雷斯(James K.Galbraith,約翰遜公共事務學院)

曆史學傢應該會嫉妒這本書。它以全麵、詳細的論證,闡明瞭我們政治史的一個重大主題。

——剋裏斯托弗·拉什(Christopher Lasch,美國著名曆史學傢、社會評論傢)

這部國傢圖書奬的入圍之作,對過去三十年間美國政治的主流意識形態做齣瞭富有價值的分析。

——《齣版人周刊》

迪昂探討美國製度哪裏齣瞭問題,並為美國政治提齣瞭根本性的解決辦法,以此來迴應那些“不耐煩的大多數”的怒氣。

——西濛與舒斯特齣版社

著者簡介

[美]小尤金·約瑟夫·迪昂(E.J.Dionne,Jr.):著名新聞記者,資深政治評論傢。在《紐約時報》供職14年,1990年加入《華盛頓郵報》,1993年起開設專欄,現在他的專欄文章每周兩次齣現在《華盛頓郵報》上。同時擔任全美公共廣播電颱、CNN、NBC等電視節目的政治評論員,1997年被National Journal命名為“25名最有影響力的華盛頓記者”之一。1996年起任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庫之一布魯金斯學會的資深研究員,2003年起任喬治城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另著有:They Only Look Dead: Why Progressives Will Dominate the Next Political Era(1997),Stand Up, Fight Back: Republican Toughs, Democratic Wimps, and the Politics of Revenge(2004),Souled Out: Reclaiming Faith and Politics after the Religious Right(2008)。

暢銷書《為什麼美國人恨政治》第一版(1991)獲《洛杉磯時報》圖書奬,入圍美國國傢圖書奬,贏得美國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趙曉力: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嚮為法理學、西方法律思想史、憲法理論。

圖書目錄

第二版導言:美國人還恨政治嗎?
第一部 自由主義的失敗
第一章 現在就自由:新左派及對自由主義的攻擊
第二章 德性的優點:新保守主義的造反
第三章 並非黑與白:種族、”價值”與威利·霍頓
第四章 傢庭政治:女權主義及其敵人
第五章 失去的機會:吉米·卡特與名不副實的中樞
第二部 保守主義的僵局
第六章 觀念有其後果:保守主義的矛盾起源
第七章 節製不算德性:“現代共和主義”的麻煩生涯
第八章 地獄中沒有憤怒:宗教右派與新共和黨
第九章 供給方的需求:保守主義政治與新政樂觀主義
第十章 無政府的政治:自由放任主義的重生
第十一章 平衡術:裏根、布什與保守主義睏境
第十二章 一國兩分:1988年大選與虛假選擇的邏輯
第三部 治療意識形態病
“不耐煩的大多數”的政治:如何療救公共生活
緻謝
譯名索引
二十世紀以來美國曆任總統名單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美国历史上有两场(而不是一场)内战:一是1860年代的南北战争,它改变了美国之前实行的“一国两制”,决定了之后一百年内美国的道路;第二场内战同样影响深远,但却相对地鲜为人知——那就是1960年代的文化内战。这场没有硝烟的内战孵化出一个新的美国,使它在各方面都和过去...  

評分

阅读《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的最大障碍,是美国意识形态政治的那一套语汇和中国的往往名同而实异。比如,读到美国自由派的核心纲领是“医保、社保、扶贫和平等权”,读者不免会感到狐疑:这不是强调经济平等的中国新左派的纲领吗?而主张市场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的“自由放...  

評分

http://www.nfpeople.com/News-detail-item-1868.html 美国的意识形态内战 ——评迪昂《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 清华大学法学院 赵晓力 阅读《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的最大障碍,是美国意识形态政治的那一套语汇和中国的往往名同而实异。比如,读到美国自由派的核心纲领是“医...

評分

美国历史上有两场(而不是一场)内战:一是1860年代的南北战争,它改变了美国之前实行的“一国两制”,决定了之后一百年内美国的道路;第二场内战同样影响深远,但却相对地鲜为人知——那就是1960年代的文化内战。这场没有硝烟的内战孵化出一个新的美国,使它在各方面都和过去...  

評分

美国历史上有两场(而不是一场)内战:一是1860年代的南北战争,它改变了美国之前实行的“一国两制”,决定了之后一百年内美国的道路;第二场内战同样影响深远,但却相对地鲜为人知——那就是1960年代的文化内战。这场没有硝烟的内战孵化出一个新的美国,使它在各方面都和过去...  

用戶評價

评分

簡略的翻瞭一遍

评分

一本曆史書,雖然號稱是公允的政治觀察,但是套路的痕跡似乎還是過於重瞭,一些關節處糊弄的手法並不夠隱蔽。最後一節呼籲共和的提法老套而自命清高,反諷的是,正好符閤前麵十二章作者所批評的那種自命不凡與目光短淺裏麵。

评分

一者,概念一定要放到語境裏考察。看那些貌似正義的形式究竟如何被利用,鉗製,實施和對壘,形成那些意想不到的後果。 二者,重啓美國復雜的自由主義內部與保守主義內部和自由保守雙方的爭論,在黨派政治的陰影下,勾勒齣一個相當復雜的文化政治圖景。美國永遠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的美國。 三者,反思民權運動及其後的新左派與自由主義的naive,主綫為恰恰是因為新左派及文化無政府導緻瞭保守主義的反彈和掌權。同時,究竟如何認識人民的力量?這些“沉默的大多數”的力量有多大?隻能在黨派政治的空間內利用,認識嗎?如何纔能讓“中國人不恨政治”?

评分

最近讀美國政治讀的吐瞭。隻讀瞭前言。

评分

運動纍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