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州小路,又名奥之细道(奥の细道),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俳谐师“俳圣”松尾芭蕉(Matsuo Bashō)所著的纪行文,是他的传世之作。书中记述松尾芭蕉与弟子河合曾良于元禄2年(1689年)从江户(东京)出发,游历东北、北陆至大垣(岐阜县)为止的见闻。最早的版本于元禄15年(1702年)印行。
芭蕉(Basho) 又称松尾芭蕉(Matsuo Basho),原名松尾宗房(Matsuo Munefusa),(1644 - 1694) ,日本俳句诗人,为最伟大的俳句形式创作者。遵照他所学到禅宗哲学,他试图把世界的意义压缩到他的诗歌的简单模式中去,揭示隐藏在琐事中的希望,展现一切事物相互依赖的情况。
基本就是两个人的游记,芭蕉桑和曾良君的基情之路啊。 特别是第四十四、山中与曾良分手篇: 温泉喜入浴 水滑肌肤香入躯 延年何需菊 何需菊……需菊……菊…… 然后曾良君腹疾,去投亲戚了,两人就此分手…… 好了,下面说点正题。 这本书我看得很快...
评分作为泡澡读物,此书至少有滋有味读了下去。一来想知晓被李登辉憧憬无比的奥之细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另一方面也体味到唐风东渐,似曾相识的触感。芭蕉受到唐土汉诗的影响很大,单凡触目之景都会与想象中的唐土风物诗相较。譬如把松岛比喻成景色不次于西湖洞庭,再比如龙泉之刀...
评分 评分李登辉先生说过,他一生最想走的四条路是:摩西带领族人“出埃及”之路、“丝绸之路”、孔子“周游列国”之路和因松尾芭蕉的游历而闻名的“奥之细道”。这四条路中,唯有“奥之细道”,除了风景优美、诗情画意,别无更深的含义;而年近九秩的他,迄今真正走过的也只有“奥之细...
评分摘自《时代周报》 作者:李恒生 1689年,俳句大师松尾芭蕉带着徒弟河合曾良从江户(今东京)深川出发,游历本州中部、北部,沿途风景激发师徒二人的诗情,让芭蕉在这趟旅程中写下不朽名作-《奥之细道》(又译为《奥州小路》 );全长约2400公里的“奥之细道”也因此而闻...
一个奏!松尾芭蕉大战河合惣五郎(曾良君)的修心之旅!读到与曾良君分手真是百感交集啊!以后去日本也走一遍芭蕉桑之路!
评分真神作!讀來令人神往,希望以後能買到一本鄭清茂的臺譯版本,對比著看
评分初识松尾芭蕉桑,还得多亏了异常搞笑的一部日本漫画,后来读到一部关于日本人的精神底色的《落花一瞬》,开始从严谨意义上了解这位日本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的俳圣,自此开始对于这位大师的俳句有所牵挂。没想到此番译林社居然出了芭蕉的《奥州小路》,虽然只是一部游记,虽然里面的俳句不多,甚至其中的俳句质量良莠不齐(当然这也可能是译文的问题,更有可能是我文学素养不够的问题,不过由此可以得出的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一定要尽量具有原文阅读能力),但这些都乃基本可以忽略的微微瑕疵,毕竟这回我可以从严肃文学地角度更为直观地了解芭蕉先生其人其文其俳句了;其文倒也平实易懂,无外乎一些旅途见闻,可其间透露出的那种风韵与气度甚至是境界还是远在常人之上的,又加以俳句,实在是相当雅致,同时颇具禅意,真是应了”冥冥之中有天意“之语。
评分“雖然病臥床頭,做的夢仍然是在曠野中奔行的旅人。”
评分真神作!讀來令人神往,希望以後能買到一本鄭清茂的臺譯版本,對比著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