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村有道

桥村有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谭同学
出品人:
页数:487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0
价格:4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35363
丛书系列:田野深描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人类学
  • 民族志
  • 中国乡村
  • 乡村
  • 谭同学
  • 农村
  • 农村研究
  • 桥村
  • 有道
  • 人生哲学
  • 村居生活
  • 智慧之道
  • 传统文化
  • 乡土智慧
  • 生活感悟
  • 民间智慧
  • 心灵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基于丰富的田野材料,对湖南省一个汉族村落的历史及村民生命史予以详细的叙述和分析。

作者认为,与梁漱溟、费孝通所说的传统乡村社会的“伦理本位”与“差序格局”相比,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已经形成了“核心家庭本位”和“工具性圈层格局”的特征。主要如:乡村的纵向与横向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共变;乡村社会不再是费孝通所描述的“熟人社会”,而是融入了大量陌生社会行为规则的社会(尽管村民间仍是熟人);村民以“己”为中心,一圈圈往外“推”展其关系时,“推”的核心依据不再是“伦常”,而是工具性的有用性,以致形成了“工具性圈层格局”;财产关系理性化说明村民不再如梁漱溟所说的依据“伦理本位”而有“共财之义”;向往不劳而获的劳动观和财富观说明村民人生观已转向“向外用力”。这些论断,都将前人的研究往前推进了一步。

针对中国乡村研究两种观点——“革命—再革命—告别革命”、当代乡村社会基础是“无公德的个人”及不管昨日和明天只顾今日的人,本书以大量的经验叙述为基础,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作者认为,乡村社会传统在革命中既未完全中断、也非完全延续,革命在纵向社会结构上改变了乡村社会(典型过程是“翻身”),但在横向社会结构上则延续了传统,村民并没有将“阶级认同”作为处理与其他村民关系的核心标准。该书还论证在当代乡村社会中,虽然个人主义确实开始急剧膨胀,但绝非毫无底线地变成了“无功德的个人”状态,而是在核心家庭内部仍然基本完整地保持着情感主义至上取向,在核心家庭以外则既有个人主义的一面,也有情感主义的一面。在社会心态上,虚无的一面开始困扰村民,但村民亦尚远非陷入深度虚无、只管今日不管昨天和明天,而是也有关注历史的、意义连续的一面。

作者简介

谭同学,1978年生于湖南郴州永兴。先后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2010年自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校任教。主要学术兴趣为社会人类学与乡村社会研究,重视社会人类学与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及哲学的交叉研究视野。

目录信息

序(麻国庆)
桥村地图照片及相关图表
本书所涉主要人物及关系
第一章 导论1
一、村庄社会结构:论题及其研究路径3
二、耕耘于“熟地”:文献综述12
三、重访桥村:田野与方法32
第二章 祖荫下的差序格局 ——伦理本位理想及其社会结构实态44
一、伦常道德理想和族权实态47
二、祖荫和土地:为何及如何生存53
三、婚姻形式与家庭生活目标59
四、家庭、宗族与个人人生意义构建65
五、宏观政治史及其村庄道德化叙述72
六、族有界而家无界78
七、乱世不乱村:村内惩戒与基层政治86
八、小结96
第三章 “革命”旗帜下的道德与权力竞争 ——集体主义话语下的社会变动98
一、重确身份与政治化社会分层99
二、新国家、新婚姻及其实践107
三、资源紧缺时期的村庄权力格局115
四、“四清”运动的矛头及其转向123
五、“夺权”与反“夺权”:围绕道德大旗的竞争131
六、“革命”旗帜下权力竞争中的年轻人138
七、“闯出去”:另一种努力145
八、小结152
第四章 权力剧场的道德秘密 ——新时期村庄政治及其社会基础155
一、新时代的老干部156
二、裤带、口袋两道“关”164
三、“反叛”的村民及其公私观170
四、谁来约束村庄权力178
五、无需德望的村长185
六、权力竞争:精英的“游戏”191
七、权力竞争的个体因素199
八、小结207
第五章 道德、权力与纠纷解决 ——冲突性事件视角下的社会变化209
一、族无界而村有界211
二、亲属制度与“野种”的尴尬217
三、村头打架村尾和223
四、血缘与地缘间的“我们感”230
五、“偷人”、丢丑与难为情的调解236
六、“狗肉上正席”:“偷人”纠纷的变化242
七、“灰社会”及其纠纷摆平术248
八、小结256
第六章 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权力 ——社会转型中的个人、家庭与村庄259
一、家事、公事与村庄公权261
二、艰难的“姑侄”婚配268
三、同宗婚与村庄道德变化275
四、孝道相对式微与社会继替困境281
五、盗贼、毒品与乡村灰化292
六、时尚、金钱与“英雄”的暧昧301
七、小结316
第七章 道德、权力与信仰变迁 ——变革社会中的村民及其意义世界318
一、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信仰321
二、破坏“旧偶像”和嫁接新理想333
三、宗教与弱者的救赎需求339
四、宗教不堪现世生活之压348
五、自然崇拜及其工具化358
六、祖先崇拜的“复兴”与弱化367
七、小结377
第八章 从伦理本位迈向核心家庭本位 ——现代性转型中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379
一、伦理本位:社会结构之传统特征379
二、“翻身”:社会结构的纵向变化387
三、“大转折”:社会结构的纵向与横向共变399
四、工具性圈层格局:新的社会结合机理416
五、迈向核心家庭本位的乡村社会441
参考文献458
中外译名对照表482
后记48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究竟为何?如何进行中国乡土社会性质及其变化的研究?——是中国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谭同学新作《桥村有道》,对这两个关系到中国社会治理之道和学术之道的根本问题,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路。 中国近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基于中国作为西方的“他者”而存在这一...

评分

这本书的第三章开始,刚好可以和手头在读的另一本《国家的视角》中有关革命的部分结合起来看。相当于给后者的理论论述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实证内容。不过本书的价值绝对不仅仅限于为别的理论做注解。只是我不是科班出身,既谈不了什么理论,也对之不甚感兴趣。这一点也就不多说了...  

评分

这本书的第三章开始,刚好可以和手头在读的另一本《国家的视角》中有关革命的部分结合起来看。相当于给后者的理论论述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实证内容。不过本书的价值绝对不仅仅限于为别的理论做注解。只是我不是科班出身,既谈不了什么理论,也对之不甚感兴趣。这一点也就不多说了...  

评分

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究竟为何?如何进行中国乡土社会性质及其变化的研究?——是中国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谭同学新作《桥村有道》,对这两个关系到中国社会治理之道和学术之道的根本问题,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路。 中国近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基于中国作为西方的“他者”而存在这一...

评分

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究竟为何?如何进行中国乡土社会性质及其变化的研究?——是中国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谭同学新作《桥村有道》,对这两个关系到中国社会治理之道和学术之道的根本问题,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路。 中国近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基于中国作为西方的“他者”而存在这一...

用户评价

评分

非常好的田野研究

评分

以后谁再拿什么阳明船山朱子谈社会学本土化,我们就把这本书扔上去,看看哪个是万千人踏过的土,哪个是国师家的盆栽用土。 田野扎实,叙事流畅,时间在桥村循环往返,数代人身影交错,从过去走向不完整的「现代」。未来何处无人知晓,只是「过去」注定无力返回。聚焦中老年一代得出从伦理本位向核心家庭本位,从差序格局向工具性圈层格局的转向,若将目光再放低,在年轻一代处情况是否又有变化——核心家庭的解离,或是不再形同圈层的关系格局?附一本土经验对「过日子」理论的有力反抗:「看了这些电视才知道什么叫做谈恋爱,什么叫做现代女人应该过的生活……可惜的是,我们农村没这样的条件,甚至于我们中国都没这样的条件,你看人家(韩剧中)韩国的女人好 (多)神气啊。那才叫生活呢,我们这只能叫过日子。 」

评分

没读完,不好评价,吴毅的丛书序写的很棒,但是对于本书的具体关注点,个人无法接收,我从不觉得可以用道德、人伦作为核心说明一个社会。当然鉴于本人没有读完,因此评价难免片面。

评分

CHPT.7

评分

对一个经典老问题的重新调查和讨论。吸引我的不是深描方法,也不是新的乡土社会假设,而是对乡村生活的鸡毛蒜皮、错综复杂的细节的不厌其烦的描述,好多地方看起来真欢乐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