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至今的真实“北漂”史。转型中的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经济与社会。北京“浙江村”与“浙江村人”三十年生活记录研究。
“浙江村”,20世纪80年代起渐次于北京天安门以南5公里的 南苑地 区汇聚成形。30年来,其经济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特殊面貌、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演变,已成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权力与政策的鲜活样本。
作者借同乡之便,于90年代中期6年时间里对“浙江村”进行实地调查,深入“浙江村人”的日常生活,以近乎白描的写作手法,细致呈现了“浙江村”这一流动群体的落地、发展和变化中的诸多细节。对于“浙江村”的形成、结构、运作、变迁,“浙江村人”作为“外来人口”在北京的生活、生产经营、乡情民愿、与流入地及户籍所在地管理部门的互动等等,均加以极近距离的分析记录。
本书时隔20年后修订再版,除对前版内容进行补充订定外,于新增序言部分特别回顾了“浙江村”和中国社会自2000年以来的变化,对“正规化”及“分割—攫取模式”进行了分析阐述。同时为便于历史比照,增绘了2017年“浙江村”疏解前分布示意图。
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除《跨越边界的社区》外,著有Global Body Shopping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8年度美国人类学协会安东尼利兹奖。中译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合编Return: Nationalizing Transnational Mobility in Asia (杜克大学出版社 2013)。获2012 William L. Holland 奖、英国科学院中期职业发展奖等。最近的中文文章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知青时代’的终结”等。
上周去大红门转了一圈。此大红门是丰台区南苑乡的一个地区,当年以“浙江村”闻名,跟红色名媛、英语教师没什么特别的关系。“浙江村”开始形成是1980年代中前期,嗅觉灵敏的浙江商人一拨接一拨地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做起服装生意,咸与淘金。浙江人的家庭作坊完全以市场导向...
评分1,温州人真是了不起,当年看<三峡好人>就有感悟,农民进城对待阻挠歧视挑衅种种,有自己的应付办法,无非是忍着,以软对硬,而且不容易在心里生下仇恨的种子, 不像读过几本书的人,心高气傲,阶级感强. 温州人的了不起就是能以超强的忍耐力适应社会环境,又以超旺盛的生命力打开一片天...
评分 评分为什么学术报告非得是客观、权威、概括、规范、全知全能的呢?项飙说社会科学应当是“理解的知识”而非支配性知识。是的。愈以为自己是悬空的、全知的,往往离真实的面貌越远,为鲜活复杂的个体套上模糊的范式是一种自大和偷懒,是为了理论而理论。「具体的事实才是理论的出发点,述说者应该有勇气表现出自己思考中的艰难、矛盾。」这正是一本充满磨难、生机、个性与勇气的浙江村史。许多章节之精彩让我欲罢不能。
评分对于很多地方的删减仍然无法理解,但对于增添的不少附件和序言倒是感慨良多。诚如作者所说,可能是我还缺少一些正规化的学术训练吧(序二对正规化的讨论所透露出的对现代性的反思真的写得太好了。如果讲第一版评五星还是惊讶于田野材料之扎实的话,这个版本的五星已属实至名归
评分感动。
评分对于很多地方的删减仍然无法理解,但对于增添的不少附件和序言倒是感慨良多。诚如作者所说,可能是我还缺少一些正规化的学术训练吧(序二对正规化的讨论所透露出的对现代性的反思真的写得太好了。如果讲第一版评五星还是惊讶于田野材料之扎实的话,这个版本的五星已属实至名归
评分今天的大学环境,怕是再也写不出这样的“作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