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1881—1965),德国艺术史家。代表作有《抽象与移情》和《哥特艺术的形式》,前者完成于1907年,是作者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1908年正式出版,后者出版于1911年。两部著作一经面世,就在德国当时的先锋派艺术家,尤其是表现主义艺术家圈子中引起强烈反响。
本书自出版时起,一再重版,影响范围超出德国,波及整个欧洲,被学术界公认为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学文献和理论指南。沃林格后来谈及这两部著作对他学术生涯的影响时说,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他基本仍是《抽象与移情》和《哥特艺术的形式》的作者,他早期著作中年轻人特有的生机与活力似乎淹没了其成熟期所做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王才勇,上海人。法兰克福大学艺术学硕士和博士,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博士后,在欧洲德语国家留学,工作十年有余,深谙德语文化。除国内外出版的有关专著外,在国内出版有译著《抽象与移情》《解释的有效性》《爱之诱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等。
沃林格的这部早期著作是从情致的反命题出发的,抽象与移情的对峙构成了全书的结构,全书的论点和框架均由这个对峙而来。抽象是一个至上的艺术律令,沃林格首先是单纯作为移情的对立面而否定性地去界定这个概念的。至于移情这个概念,沃林格则是从立普斯的美学中吸收而来的,但他与立普斯不同 ,他不认为移情是我们面对对象的审美态度以之为前提条件并始终以其为特征的普遍原则,他更多地是把移情描述为这样一种审美态度,这种审美态度仅仅适用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一切以之为传统的艺术作品和面对这种艺术作品的观赏者的态度,因而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这种极具人性意味的向自然的移情并不是天生自在的,而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而且,尤其是由艺术所催发出的东西。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触及到一个纲领性的核心,这不仅是艺术学和美学方面的核心,而且也是艺术史和艺术批评方面的核心。
◎出版之后短短十几年内,该书不断得到重新再版和修订,这本著作成了表现主义时代最杰出的艺术学文献。
金城出版社同系列作品还有:
《席勒美学信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33436/
《弗洛伊德论美》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87860/
《文明的忧思》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407815/
艺术内含两种冲动,移情与抽象。移情基于共鸣,抽象基于不安,或说是迫切脱离现实的渴望,真切反应内心的倾向。 在装饰艺术一章开头沃林格说:“装饰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了最纯真的表现”,让我不由联想到中产阶级或暴发户喜欢挂在房子里的...
评分波普尔提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努力,就是为了说明,形而上学是一堆没有价值的假问题。我觉得其关键问题在于,形而上学研究问题的方式不对,要么是在语言上玩一些文字游戏,要么是利用一些不科学的方法来创作一种理论。本书的作者就是后一种,跟德里达、科利这些人一样,学会了用...
评分这本经典是艺术评论史上的奇迹,甚至可以说,有了这本书之后,世界上才真正算是有了“艺术评论”这门独立的学科。在我的艺术理论书单里,《抽象与移情》是理所当然的榜首。让我觉得愤恨的是,这么重要的书的中译本(也就是王才勇的译本)居然在1987年出版之后没有再版过,...
评分波普尔提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努力,就是为了说明,形而上学是一堆没有价值的假问题。我觉得其关键问题在于,形而上学研究问题的方式不对,要么是在语言上玩一些文字游戏,要么是利用一些不科学的方法来创作一种理论。本书的作者就是后一种,跟德里达、科利这些人一样,学会了用...
评分我们更多地所看到的是这样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把特别容易唤起人们功利需求的外在世界得单个事物从其对其它事物的依赖和从属中解放了出来,并根除它的演变,从而使之永恒。 沃林格曾用移情学派的概念解释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形态的美术,认为移情的审美体验特点是:审美...
解决了很多困惑,不过好复杂啊,绕来绕去。另外很大的问题是图文不对应。
评分在沃林格之前,艺术史被归根为技巧的演变史,而沃林格却将不同的艺术风格的差异归结于艺术意志的不同。这种“艺术意志”,是人在面对外在世界时,形成的一种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即“世界感”,它是先验存在的。而抽象与移情,就是人对外部世界的两种主要的取向,两种审美冲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超脱外部世界:移情是古希腊罗马式的,人与外在世界的融合;抽象则是原始艺术、古埃及和东方艺术式的,人对外部世界的排斥。在抽象冲动中,世界对人来说是异己的、压迫的,因此抽象艺术:1. 排斥空间,以平面表现为主;2. 排斥实践性和任意性,以几何线型等合规律性的表现,使物象获得永恒的形制。沃林格认为,抽象艺术消除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使艺术成为一种纯粹的知觉创造(非自然的、由内在需要所创造的形式) #读得莫名感动的艺术理论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区分了抽象和移情,并且指出平面并非是一种有缺陷的现实模仿,反而是人类能够共享的自然原型 。
评分很认真地说1987年的译本就算是“经典再版”也应该把翻译文本梳理得更加简洁明了一些,说“德语写作就是那么晦涩难懂”的是在逗我吗?里面的语法和用词根本就不是现代汉语好不好。白瞎了一本牛逼的书……
评分作为一个学渣我知道这是大一就该读的必读书可是仍然拖到现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