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维克多•E.弗兰克尔(Frank.V.E.,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辽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辽法。弗兰克尔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义》”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出版者:华夏出版社
作者:[奥] 维克多·弗兰克
出品人:
页数:204
译者:吕娜
出版时间:2010-6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05899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人生 
  • 意义疗法 
  • 心理 
  • 奥斯维辛集中营 
  • 励志 
  • 弗兰克尔 
  • 存在主义分析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 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活出生命的意义》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有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现代人最大的困惑也许就是“我为什么而活”的问题,对于原始人来说,这个问题并不是问题,而是一种动物本能。然而,人类成功改造了自然,再也不用去考虑生存与安全的问题,原始的本能已经无法指导我们应该做出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我们开始出现一种叫做存在的空虚的症状,我...  

评分

评分

这本书由一个有着纳粹集中营囚犯经历的心理医生所写,他推广了意义疗法,试图帮助世人找寻生命之意义,战胜存在之虚无。 书中有个有趣的故事,叫“德黑兰的死神”。有一天,一名有钱有势的波斯人跟一个仆人在花园散步。仆人喊道,他刚刚碰到了死神,死神还威胁他。他央求主人备...  

评分

现如今国内小资情调的书籍满天飞,或是欧美风情录,或为绵绵之类古词曲,不怕买不到,就怕不知道。这些能暂遣聊赖的、加了畅销之类“防腐剂”的速食面,却是让人越看越空虚,越看越没营养了。 相比这本近六十年前便已畅销的小册子,文字不多,但真正算得上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评分

曾经很着迷地思考过“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那时就知道这本书,周围的人就不会被我烦死。为“人生意义”而喋喋不休,几乎就是精神病的表现之一。正常人谁没事琢磨这个问题? 原来早在1946年,Viktor E. Frankl就已经清楚明白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对人生意义有明确的经过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有些书就似这冬日暖阳,当你的人生面临苦难厄运而绝望时,或因人生空虚而厌倦时,就翻翻它吧。在最平凡的每一天活出生命的意义。

评分

2017年已读048:#公认的高分好书,我却无感系列#吸引我读这本书的是作者的集中营幸存者身份及他对这段死里逃生经历的书写,如作者所说,第一部分集中营经历是他理论存在的明证,在这部分中,对那些无辜囚徒的心理反应与所遭遇的粗暴对待都是老生常谈,虽然我已看过不少有关集中营的书,我曾以为这些罪恶与苦难并不会因过多讲述而被稀释,我也承认作者所说我们应“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但为了服务于自己的理论,作者称那些集中营中的逝者:“他们不是把集中营的苦难看做对自身内在力量的考验,而是很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把生命轻易抛弃。他们更愿意闭上眼睛,生活在过去之中。对这些人来说,生命是无意义的”,实在有点轻浮。而第二部分的意义疗法、存在主义分析又太过简单,理论与案例都有些浮皮潦草,无法说服我。

评分

书前半部分讲集中营中的生活,但仍觉句子不够精炼,经常重复…所以读了又放下,放下再拿起来。后半部分更像拼凑,致使本书没有连贯完整性。该书最大的作用还是为了让读者了解集中营的生活,受到心灵的震撼,且书中生活与读者的现实生活产生强烈反差,读者看罢本书会产生暂时的幸福感:出门晒个太阳都是自由美好的。然而幸福感只能持续3分钟,像夏天烈日下的洒水车洒过的薄水,瞬间就蒸发了。于是我们又回到了虚无糟糕的现实生活中

评分

2017年已读048:#公认的高分好书,我却无感系列#吸引我读这本书的是作者的集中营幸存者身份及他对这段死里逃生经历的书写,如作者所说,第一部分集中营经历是他理论存在的明证,在这部分中,对那些无辜囚徒的心理反应与所遭遇的粗暴对待都是老生常谈,虽然我已看过不少有关集中营的书,我曾以为这些罪恶与苦难并不会因过多讲述而被稀释,我也承认作者所说我们应“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但为了服务于自己的理论,作者称那些集中营中的逝者:“他们不是把集中营的苦难看做对自身内在力量的考验,而是很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把生命轻易抛弃。他们更愿意闭上眼睛,生活在过去之中。对这些人来说,生命是无意义的”,实在有点轻浮。而第二部分的意义疗法、存在主义分析又太过简单,理论与案例都有些浮皮潦草,无法说服我。

评分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 ——尼采对人心的理解与洞见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引用随处可见。 ——作者给出寻找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一是工作,做有意义的事;二是爱,关爱他人,用爱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三是克服困难的勇气,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人需要某种东西才能活下去,而作者的意义疗法就是在帮助我们寻找它。人是存在,意义是我们去赋予的。有时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样,他要么去做被人所做的事(乌合之众),要么去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极权主义)。我们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是你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而这种选择的自由即是对自己的生命所负责。 ——此外预期焦虑与悲剧性的乐观主义两篇很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