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一本极具名著气质的原创小说,独特的语言质感、异国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这本超越国界的小说,充分显示“新海外汉语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 在这个层层镶套的故事盒子里,时间交错,形象重叠,情节穿插,人事物互 为镜像,为历史打开了一个个裂隙。
★ 宗教与历史、自由与权威、梦境与现实、友情与牺牲交叠出现在同一片土地上,作者用叙事的力量完美地诠释了超越时空的信念、友爱和命运的种种。
◎ 内容简介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入侵比利时,8月31日,列日-奥斯坦德的夜车发车。在火车上,一位携带中世纪油画的乘客遇到了一位历史学家,两人的交谈逐渐脱离现实时间,打开一个个遥远的故事:远征新大陆的堂·迪亚戈,命名为“红”的修道院,一颗无处安放的心,《信经》形成时期的爱情,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佛兰德画家……
故事在对话中展开,在对话中层层镶套,犹如无穷镜像,映现历史的深渊与爱的核心。
“友谊不仅诞生在熟悉的人之间,人们完全可以凭借对遥远之人的仰慕,建立坚实的激情;不必区分友情与爱情,因为友谊是从爱这个词派生而来……”
dome,本名胡葳,1984年生于天津,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旅居巴黎,在巴黎索邦大学先后获得比较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中世纪圣徒文学与神秘主义。曾以报刊专栏与大学讲座的形式,普及中世纪手抄本的艺术。是一位低产的小说作者,代表作《世界之灰》《佛兰德镜子》。又是一位自己给自己画插画的插图作者,并试图做一名漫画作者。
包含同书名的中长篇和短篇共两部作品,主要说前者。这是我第一次读这位作者的作品,但之前有所耳闻,在豆瓣也刷到过访谈好奇点进去看过。有赖于作者的专业背景,《弗兰德镜子》中的名词和细节无疑是吻合刻画的时代的。多层的叙事对应基督教历史中的一些时刻:早期基督教的纷争...
评分自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两大高峰之后,关于叙事的艺术似乎很难再被玩出新花样。中国的小说家们本来就缺乏对于智性叙事的趣味和传统,《佛兰德镜子》的横空出世,仿佛dome赠予中文小说写作的一份礼物,让人感到讶异和喜乐。 乍看之下,这部小说无论背景、主题还是语言,都无法与中...
评分读懂这本书你可能需要了解: 中世纪晚期佛兰德(佛拉芒)艺术、神秘主义神学、贝居安修会、晚期罗马-早期教会时代的神学讨论、圣心崇拜、圣雅各朝圣路、中世纪手抄本、圣徒崇拜(尤其是圣女乌尔苏拉的传说)、使徒约翰的形象,等等…… 呃……反正我是看得云里雾里的……这种小...
评分包含同书名的中长篇和短篇共两部作品,主要说前者。这是我第一次读这位作者的作品,但之前有所耳闻,在豆瓣也刷到过访谈好奇点进去看过。有赖于作者的专业背景,《弗兰德镜子》中的名词和细节无疑是吻合刻画的时代的。多层的叙事对应基督教历史中的一些时刻:早期基督教的纷争...
不知道作者是否看过《佩德罗·帕拉莫》 相比加缪《局外人》那种开头引人的写法,这种越写越好,渐入佳境,举重若轻的神志贯穿始终的作品更给人一种真实感。从“无处安放的心”这节,作品进入持续的高潮,且保持平衡,这种平衡的高潮只有对语言有极高掌控力的创造者才可以做到。“起初,人类的肉体轻盈、澄明、不朽...”,第四章一开头就让人有诵读的欲望,这时候就说明这是用诗性语言所组织的小说了。整部小说我也最喜欢这一章,特别是露特加德与雷米部分,我甚至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心痛与无力,好像有什么阻止着看见真理的人,必须对屠杀保持缄默,如果那屠杀是通往上帝的话...还有叙达修斯与爱美卢斯所象征超越对抗的君子之爱。至于雨果的不属于自己梦那里更增强了作品的魔幻色彩,灵与肉,轻与重。 “我将戴着他出海。” “上帝保佑西班牙”
评分太好读了ba,是真正回归故事本身趣味那种好看,忍不住一直看下去,手不释卷,像回到了大学通宵看小说的日子,很快乐。故事充满灵性且美,可以腐但和耽美没什么关系,爱和友谊贯穿始终,让人觉得温柔,有超越性的力量。是激发人内心善意的小说,看完总想起那颗「无处安放的心」,手捧着心穿越迷雾祷告的小修士形象一直在眼前徘徊……
评分今年遇见的最为惊喜的小说之一,这是一本能让人联想到“文学”二字的书,这实属不易。看到中文出身的人终于写出这样的书,满心喜悦和敬佩,仿佛看到当年同样学习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和现当代的同窗,终于有一天在自己的小说里真的实践了博尔赫斯的无限重写和迷宫叙事,她说余华、潘军、残雪他们之后,先锋小说依然在继续,甚至在当下终于不再迷茫。除了叙事模式和各种文本技巧,一本足以站上“文学”站台的小说,还必须有足够的内涵,要么是丰富的阅历,要么是深厚的学养,毫无疑问她似乎都有了。厚重的神秘主义宗教氛围,成功压住了奇巧叙事的牌面,让小说足够沉稳,不漂浮。博尔赫斯、卡夫卡真正为我们留下的文学遗产,是存在的假象与真相背后那个终极问题的灵魂拷问,而这才是这本小说最可宝贵的内核——她在试图走入那座小径分叉的花园。
评分低于预期,也不能与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相提并论,因为后者除了语言,还有对语言合适的安置——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安置。《弗兰德镜子》的结构精致但不算巧妙,故事的结构并不能只依傍设计,更需要通过语言去榫接,这部小说的语言有看上去的“美”,但总体来说,缺乏足够的想象力让它美得有光晕,那么多人物的言语黏腻成一个调子,是不可信的。语言应该不止属于叙述者,也应属于被叙述者,所以它整个看上去华美但没有力量、也没有想象力。以及,在故事和语言之间,你不管如何选择,它们都不太可能成为一篇小说的全部,因为它们只是一篇小说的元素——小说的构成,并不是“分形/堆积”的,而是“建筑/榫接”的。但还是选择打四星,因为它总体虽然枯燥但还算在风格上颇为完整,不至于三星那么不堪。
评分并非纯粹的耽美文学。作者用俄罗斯套娃般的叙事结构,以故事包含故事,在镜子的相互映照中打造出关于神学和欧洲历史的盗梦空间。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为母语的中文写作为何会带着翻译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