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哀

日本物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日] 本居宣長
出品人:
頁數:380
译者:王嚮遠
出版時間:2010-10
價格:3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6338842
叢書系列:慢書單
圖書標籤:
  • 日本
  • 日本文化
  • 本居宣長
  • 日本文學
  • 文化
  • 文學理論
  • 文學
  • 文學理論
  • 日本
  • 物哀
  • 美學
  • 傳統
  • 文化
  • 情感
  • 自然
  • 哲學
  • 意境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李長聲 葉渭渠力薦──日本的《文心雕龍》

日本國學大師本居宣長扛鼎名著首次中文引進

理解日本文化,從《日本物哀》開始

站在《菊花與刀》的另一麵看日本

“物哀”是日本傳統文學、詩學、美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不瞭解“物哀”就不能把握日本古典文論的精髓,難以正確深入地理解日本傳統文學以及日本文學的民族特色,也很難全麵地進行日本文論及東西方詩學的比較研究。本書是日本復古國學大師本居宣長通過注解《源氏物語》等日本經典著作,全麵深入地闡釋物哀論之代錶作品,對理解日本文學及文化意義重大。

著者簡介

本居宣長(1730-1801),18世紀日本學者、思想傢,日本國學的集大成者,著有《紫文要領》、《石上私淑言》、《源氏物語玉小櫛》、《古事記傳》、《初山踏》、《詞之玉緒》、《玉勝間》等涉及文學、語言學、曆史學、宗教學、政治學等領域的著作近百種,後人編有《本居宣長全集》全23捲。

王嚮遠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學者、作傢,著有《王嚮遠著作集》全10捲(400萬字,2007年版)及各種學術著作單行本19部;譯有《日本文論選》(古代捲、近代捲)及井原西鶴等日本古今小說名著多種,共約100餘萬字。

圖書目錄

本居宣長的“物哀論”是理解文學的一把鑰匙(代譯序
紫文要領
——《源氏物語》概論
石上私淑言
——和歌百問百答
初山踏
——國學方法論
玉勝間
——治學隨感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懂得物之哀。 作者:本居宣长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30.00 本居宣长是日本复古国学的集大成者。他注解过《古事记》、《源氏物语》等日本经典文史古籍,重塑了...  

評分

<a href="http://(原创)什么是“物哀”_蓝莓很甜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a9eb30101pnvv.html#commonComment">(原创)什么是“物哀”_蓝莓很甜_新浪博客 </a>谈到欣赏《源氏物语》涉及到“物哀”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物哀”? 朋友:物哀,是日本...  

評分

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懂得物之哀。 作者:本居宣长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30.00 本居宣长是日本复古国学的集大成者。他注解过《古事记》、《源氏物语》等日本经典文史古籍,重塑了...  

評分

本书登载了本居宣长从物语和和歌两方面阐述的“物哀论”(《紫文要领》《石上私淑言》),以及本居晚年的随笔杂感。本人颇欣赏物哀美学,因而一读。本居在其所属的理论立场上应是先锋人物,观点尖锐,论述众多,地位崇高。然而站在300年后的我们,再看本居的著作,不禁不感叹其...  

評分

<a href="http://(原创)什么是“物哀”_蓝莓很甜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a9eb30101pnvv.html#commonComment">(原创)什么是“物哀”_蓝莓很甜_新浪博客 </a>谈到欣赏《源氏物语》涉及到“物哀”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物哀”? 朋友:物哀,是日本...  

用戶評價

评分

鑫鑫,你封麵搞那麼多鳥,是專門來嚇我的麼?

评分

要繼續引進日本古典書纔好。很喜歡紫文要領和玉勝間。譯文每到專有名詞處都列齣原文、很是方便。另、就神國當今的文藝來看、其國民仍沒有喪失「もののあわれ」啊、所以纔會有那麼多暗黑治愈小清新麼。

评分

人年輕是時候的狂氣是多麼讓人迷戀的東西啊~本居宣長果然就是大和魂的代錶

评分

老王好自戀

评分

感知美,並且因此而心存感動,這就是物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