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知道了,我们许多年从一个人身旁走过,却不知道这人是谁。
现在我知道了,数十年我曾从一个人身旁走过,而不知道他是谁。”
作为伯恩哈德作品系列的第一卷,本书包含了三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波斯女人》:关于爱情、报复和死亡的故事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一场友谊》:关于友谊、理解与死亡的故事
《制帽匠》:关于亲情、尊重与死亡的故事
伯恩哈德说:“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他以极富音乐性的文字,犀利的夸张、重复和幽默,将人类境遇中种种愚钝与疾病,痛苦与冷漠,习惯与禁忌推向极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艰难。
作者简介
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称为“阿尔卑斯山的贝克特”、“敌视人类的作家”、“以批判奥地利为职业的作家”、“灾难与死亡作家”。公认为“二战”后德语文坛最富争议与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品被译为45种语言。
特立独行的 伯恩哈德,以批判的方式关注人生(生存和生存危机)和社会现实(人道与社会变革)。文字极富音乐性,以犀利的夸张、重复和幽默,将人类境遇中种种愚钝与疾病,痛苦与冷漠,习惯与禁忌推向极端,向纷乱昏暗的世界投掷出一支支光与热的火炬。
译者简介:
马文韬,北京大学德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奥地利伯恩哈德基金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德国格里姆豪森协会理事。著有《瑞士德语文学史》。译著有小说《黑白天使》、《历代大师》,诗歌《傅立特诗选》、《特拉克尔诗选》等,戏剧《毕德曼与纵火犯》、《骂观众》、《安道尔》等。
如果伯恩哈德活着,最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他,而不是我。
——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欣然沉浸在伯恩哈德的书页里,拥抱他那不可遏止的愤怒,分享那愤怒。
——帕慕克(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德语又写出了最美的作品,艺术和精神,准确、深刻和真实。
多年以来人们在询问新文学是什么样子,今天在伯恩哈德这里我们看到了它。
——巴赫曼(奥地利著名女作家)
最能代表当代奥地利文学的只有伯恩哈德,他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德语文学的核心人物之一。
——赖希-拉尼茨基(德国文学评论家)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继《历代大师》之后,内地出版的第二本托马斯·伯恩哈德小说集。粗翻时,脑边响起咆哮体:不分段,有木有?!伯恩哈德把小说写成了抱团散文,但细读后再次震惊:他又把散文写成了乐谱,字句叠山,旋律淙淙。伯恩哈德说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读过...
评分相比较秋天而言,我更偏爱冬日的枯寂,清冷和高寒。相比较在冬日午后暖阳下喝茶看书,我更偏爱在幽寂簌簌风雨的寒夜灯下阅读。可不管怎样,冬天是个适合阅读的好季节。 临近新年的年底,我常常赶着末班车似的读书。似乎一年的阅读计划尚未完成,此时需挑灯夜战,而事实上,...
评分没有必要去杜撰, 因为现实本身就够丑陋了。--伯恩哈德 看波斯女人的时候,前半部分觉得很凌乱无聊,一度有点读不下去。因为长篇幅的反复描写“我”如何精神陷入困顿,如何自闭的与自我做斗争,又如何一次次地去找莫里茨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情节上没有什么发展,并...
评分去过一到两次维也纳的人看《侄子》就另有一番滋味了,何况生长在那里的人。很喜欢“歌剧院屁股”那句……Sacher可不就是那地方。 《波斯女人》(我更喜欢叫这篇Ja)对我来说比The Loser那本还更有切身意义。一个人可以同时是Moritz与主人公与波斯女人,区别只在于不同时间面朝...
评分把肉体变为灰烬,我留下的全都带走,什么都没有的带走,用你最大的可能。 你去过很多地方,在你到过最艰苦的地方死点, 下午三点,太阳燃烧了一切,撒哈拉沙漠的中间偏右的位置,烧死。 不,太痛苦, 在床上舒服的死去,吃些药,他们都说慢慢睡去, 不,太简单, 总之,要死去……
虽然这个“侄子”很令我着迷,但是这本书没有那么令我着迷。
评分赫拉巴尔前奏曲
评分绝望家兼吐槽帝的大爆发。就像一门上足了发条、卯足了劲儿的大炮,在穷途末路忘情地怒吼……同名中篇诠释了什么是“我看见我们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波斯女人》什么的基本可以忽略……
评分伟大的斑点灵魂。
评分绝望家兼吐槽帝的大爆发。就像一门上足了发条、卯足了劲儿的大炮,在穷途末路忘情地怒吼……同名中篇诠释了什么是“我看见我们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波斯女人》什么的基本可以忽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