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1857-1928),近代学者、翻译家,福建同安人,字汤生,自号汉滨读易者。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多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学贯东西,第一次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译介到西方。 --此文字指本书的不再付印或绝版版本。
《中国人的精神(译著)》内容简介:在我看来,要估价一种文明,我们最终要问的问题,不是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够修建巨大的城市,宏伟壮丽的建筑与宽广平坦的马路。也不管它是否制造了和能够制造漂亮舒适的农具,精致实用的工具,器具和仪器,甚至不是学院的建立、艺术的创造和科学的发明。要估价一种文明,我们必须要问的问题是,它能够造就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一种文明所造就出的男人和女人——人的类型,正好显示出该文明的本质和个性,也即显示出该文明的灵魂。《中国人的精神(译著)》的内容,是试图阐明中国人的精神,并揭示中国文明的价值。在我看来,要估价一种文明,我们最终要问的问题,不是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够修建巨大的城市、宏伟壮丽的建筑与宽广平坦的马路,也不是它是否制造了和能够制造漂亮舒适的农具、精致实用的工具、器具和仪器,甚至不是学院的建立、艺术的创造和科学的发明。要估价一种文明,我们必须要问的问题是,它能够造就什么样子的人(What type of humanity),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读这本书纯出好奇,很多老辈学人称赞辜鸿铭英文出众,连英人都承认文章可比英国大家。看了失望,语言有些啰嗦,论证过程没有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支持,而是翻来覆去重复观点,仿佛说的遍数多了立论就站住脚了。又是一个耳食不可靠的例子,不管推荐者是谁,自己的判断才要紧。
评分一般来说家人亲近,想法一致,价值观统一没有什么错,毕竟一个孩子在家中生活多年,耳濡目染父辈所言所做必然会达成某种一致。但是此事也不绝对,当孩子年纪成熟,形成自我独特的价值观世界观,这时就是会和父辈产生差异。当然还有极端反对不合的状态,也并非少数异类。我便是...
评分最近读林语堂先生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和辜鸿铭<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外加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三个时期,三种国民,对照起来看尤其有意思。特别是辜鸿铭,传说辜先生当年先是在欧洲报纸上用拉丁文大骂八国联军,后又在纽约时报上用英文讥讽美国人没文...
评分当初刚买到这本书的时候,对照着英文读中文翻译,就大呼上当,感觉译者有点随意发挥的感觉,有时候甚至整段地变换位置…… 内容当然是比较生猛了,辜鸿铭的水平当然是高,不过观点实在是有点那个,不过在当时的国际文化环境下,他这样出来反击西方人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鄙夷,...
评分叶先生四年前送的生日礼物,今才读完。辜的言论不免美化了中国人,但又助我看到了自己以前忽略的东西。比较喜欢辜先生的群氓理论,当然据说这也是学卡莱尔的。至于书的后半本全是后人追忆辜先生了,其中我觉得最有意思最喜欢的是毛姆写的。明明是写一个近距离和先生交谈接触的回忆,却写得如同中立客观的第三人一样。毛姆点评哲学家那段也极有意思。
评分辜鸿铭实在是太罗嗦啦
评分有亮点也有偏见。
评分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心灵状态,一种灵魂趋向,你无法像学习速记或世界语那样去学会它——简言之,它是一种心境,或用诗的语言来说,一种恬静如沐天恩的神圣心境。
评分辜鸿铭实在是太罗嗦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